徐晓红

作品数:30被引量:8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闻教育媒介素养武陵山一带一路媒介素养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教学研究》《当代传播》《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新闻界》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带一路”倡议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的困境与建议被引量:2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24-26,共3页孙立青 徐晓红 
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编号:19B453)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于实现人类文明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当前湖湘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助力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统筹湖湘文化资源,实现...
关键词:湖湘文化 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广西壮族文化传播力的思考被引量:3
《新闻论坛》2020年第3期52-55,共4页韩旭 龚傲雪 徐晓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少数民族(少数族裔)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证研究: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为中心”(项目编号:XSP19ZDA0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为广西带来了开放的机遇,为广西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发挥广西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与东南亚深厚的文化渊源优势,让壮族文化"借船出海"是值得思考的一...
关键词:“一带一路” 广西壮族文化 走出去 传播力 
从“小众”走向“大众”: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被引量:11
《东南传播》2020年第5期81-83,共3页孙立青 徐晓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新媒体语境下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Z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通过传播组织、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从小众边缘逐步走向大众面前。遵循非遗原真性保护原则、活态传承保护原则,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必须兼顾传播规律和非遗保护...
关键词:非遗 新媒体语境 活态传承与传播 
手机“福祸”折射出的受众媒介素养问题
《东南传播》2020年第3期115-118,共4页陈秋丹 徐晓红 
全媒体环境下,手机成为人们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随着手机而来的不仅仅是"福"还有"祸"。如何追本溯源,抓住最重要的"恶源",实现手机的引"福"趋"祸"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综述了当下学界关于手机媒介素养的各方研究,围绕媒介素养...
关键词:手机 “福祸”表现 媒介素养 
中国西南民族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刍论--以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和区内民族文化关联性为要
《文化与传播》2019年第6期35-40,共6页徐晓红 白蓝 李端生 向伟 
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少数民族(少数族裔)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证研究--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为中心”(项目编号XSP19ZDA007)结题成果之一。
"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西南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具有实际意义,甚至像对加拿大这样北美之遥国家的传播已成一种象征指代之意。这缘于该区域民族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特有空间视角下的相通性,更有文化传播的相融性。"海上丝绸之...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区域民族文化 相通性 一带一路 相融性 空间视角 文化对外传播 广西特色文化 
“一带一路”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关系及意义——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为分析点被引量:2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S01期51-54,共4页徐晓红 白蓝 向伟 李端生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少数民族(少数族裔)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证研究——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为中心”.
"一带一路"已经由当初的倡议构想变为"交流互鉴"、"人文互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事实,这一事实带来的是多重价值的体现,其中对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意义不同一般。这缘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和"一带一路"既有空间视角下的相...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西部 少数民族文化 传播 加拿大 文化传播 
哔哩哔哩弹幕网“吃播热”现象实证分析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19年第2期98-102,共5页徐晓红 潘虹羽 
研究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哔哩哔哩30个吃播账号的相关性分析和内容分析探讨哔哩哔哩吃播节目的"吃播热"现象。本文以弹幕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和相应的使用与满足分析,并从哔哩哔哩筛选出30个吃播节目...
关键词:吃播节目 弹幕 吃播热 传播效果 
武陵山片区乡村传媒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进程与特殊性被引量: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S2期108-112,共5页徐晓红 孙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武陵山片区农村媒介生态体系优化研究"(14XXW003)
基于湖南湘西四个少数民族乡村为样本研究乡村媒介问题,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乡村媒介生态环境的变迁虽然总体上与国家社会转型的进程相应,但并非与社会进程(也包括媒介大环境)紧密同步。表现在:广播不退出,电视进入晚,移动新媒体进入但...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 乡村 媒介生态环境 变迁 特殊性 
政治新闻传播对贫困地区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独特性优化——以武陵山片区湘西十八洞村政治新闻传播为例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18年第11期78-80,共3页徐晓红 陈文敏 
国家社科基金"武陵山片区农村媒介生态体系优化研究"(14XXW003)研究成果之一
政治新闻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对贫困地区农村进行传播时,能对这类地区的媒介生态环境产生较独特的优化作用。武陵山片区湘西十八洞村的政治新闻传播很好地证明了这点。以十八洞村为例,政治新闻传播对贫困地区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独特性...
关键词:政治新闻 农村 十八洞村 媒介生态环境 优化 
从湘西“为村”现象探索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
《新闻论坛》2018年第5期33-36,共4页徐晓红 李端生 
国家社科基金"武陵山片区农村媒介生态体系优化研究"(14XXW003)研究成果之一
"为村"作为建立在智能手机技术基础之上的微信传播平台,在武陵山片区湘西出现了一种引起全国关注的传播现象。湘西"为村"总体上对当地农村的资源宣传和物产营销,以及村民间、村民和外地人士间的沟通发挥了积极作用。湘西"为村"现象的出...
关键词:微信 湘西“为村”现象 媒介生态 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