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波

作品数:8被引量:10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主题:地下水溶解氧氨氮除铁除锰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供水技术》《中国给水排水》《黑龙江水利科技》《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地下水同步除铁除锰生物滤层中漏锰现象研究被引量:2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1033-1037,共5页林齐 李冬 李灿波 曾辉平 陈秀荣 张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0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9ZX07424-005-03)(2009ZX07424-002-003)
针对生物滤层同步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离子过程中'漏锰'现象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漏锰'是由亚铁离子对锰化物氧化还原引起的,试验证明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为MnOx质量、原水中Fe2+浓度及pH值等.Mn2+溶出的浓度与MnOx及Fe2+浓度均呈二次曲线关...
关键词:地下水 生物滤层 除铁除锰 漏锰 
高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的两级净化研究被引量:16
《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第11期142-144,共3页曾辉平 李冬 高源涛 李相昆 李灿波 张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0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424-005-03)
为解决高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同层净化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产水量,进行了两级滤柱串联高速过滤的试验研究,分别启动接触氧化除铁一级滤柱和生物氧化除锰二级滤柱,将两者串联后在10~12m/h的高滤速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
关键词:高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 溶解氧 两级净化 
生物除铁、除锰滤层中铁、锰的氧化还原关系被引量:22
《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第9期86-88,92,共4页曾辉平 李冬 高源涛 赵焱 李灿波 张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0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424-005-03)
为进一步掌握生物除铁、除锰滤层中铁、锰的氧化还原关系,以天然高铁高锰地下水为原水、成熟生物除锰滤料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静态和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Fe2+能够还原高价态锰氧化物而溶出Mn2+,同时破坏滤层上部的生物除锰...
关键词:生物除锰 氧化还原 亚铁 锰氧化物 
生物除铁除锰滤层的溶解氧需求及消耗规律研究被引量:27
《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第21期37-40,共4页曾辉平 李冬 高源涛 赵焱 李灿波 张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01)
针对高铁、高锰地下水中含有氨氮的问题,进行了生物除铁除锰过程中溶解氧需求及消耗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弱跌水曝气难以适应含氮地下水的净化对溶解氧的需求,在原水氨氮为1.2 mg/L、铁为15 mg/L、锰为1.5 mg/L左右的条件下,控制溶解氧...
关键词:地下水 生物除锰 溶解氧 氨氮 
高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的生物同层净化研究被引量:20
《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第17期78-80,84,共4页曾辉平 李冬 李相昆 高源涛 李灿波 张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01)
采用生物滤柱净化高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考察了生物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设计滤速为5 m/h,试验用地下水的Fe2+、Mn2+和NH4+-N分别为15、1.5和1.2 mg/L的条件下,生物滤柱对其净化效果良好,但所需滤层较厚(为1.5 m),出水的...
关键词:生物滤层 地下水   氨氮 溶解氧 
溶解氧对含氨氮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供水技术》2009年第3期16-18,共3页李灿波 
采用生物滤柱进行了地下水除铁除锰效果的研究,通过检测滤柱不同滤层深度Mn2+、Fe2+、NH+4-N与DO浓度的变化,研究了各离子的去除效果与DO的关系,并对比了不同DO水平和不同滤速时离子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铁比锰和氨氮更优先被去除,滤...
关键词:溶解氧 除铁除锰 滤速 氨氮 
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被引量:39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年第6期121-122,共2页朱秀芹 李灿波 
介绍我国含铁含锰地下水的分布情况,阐述了铁锰过量与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的关系,回顾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对生物固锰除锰技术作了分析,指出当前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对除铁除锰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地下水 除铁除锰 生物固锰除锰 工艺流程 
刍议现代除藻技术被引量:2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年第4期42-42,共1页朱秀芹 李灿波 
通过回顾近年国内外除藻方法,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结合经济环境要求,展望未来除藻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除藻 控藻 生物制剂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