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作品数:6被引量:5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地震P波上地幔震源过程震源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中国地震》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机制及发震模式研究被引量:11
《中国地震》1992年第1期51-59,共9页韦宝珠 王凯 姚振兴 
本文应用Pnl及SH波理论地震图方法求得了大同-阳高地震前、主、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发震区的地质构造,推断了这次地震的发震过程及发震构造。结果表明:前、主、余震发生在同一断层上,前、主震发生在浅层,余震发生在深层;发震断层为...
关键词:地震 震源 机制 发震构造 
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的方法被引量:12
《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年第4期6-36,共31页姚振兴 郑天愉 曹柏如 王凯 
地震联合基金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综合利用不同震中距离范围(3°—90°)长周期P波波形,用理论地震图波形拟合和反演求解中强地震断层面解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地球介质对在不同震中距离范围的地震波的影响,将震中距离划分为:(1)区域地震范围(3°<△12°);...
关键词:体波波形反演 震源过程 理论地震图 人机交互系统 数字地震记录 
青藏高原北缘地区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被引量:2
《中国地震》1991年第2期37-46,共10页王凯 姚振兴 
本文利用长周期P波波形资料,通过拟合理论地震图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东侧区和西侧区的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在这两个区域的上地幔结构中均存在P波低速层,且盖层的厚度较薄,在405km和670km深处均有P波速度的一级间断面。在6...
关键词:地震 地幔 P波 速度结构 
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13
《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第5期569-580,共12页王凯 高莉萍 姚振兴 张受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记录的2°—40°范围内的长周期P波垂直分量波形资料,通过理论地震图拟合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主震及两个余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主震由三个震源机制不尽相同的子事件组成.第一个...
关键词:地震 震源机制 澜沧-耿马 
华南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被引量:6
《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第3期309-317,共9页王凯 姚振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过拟合15°—30°内的长周期P波走时及波形资料,得到了华南地区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模型SC.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的上地幔内无低速层存在,在405km和660km深度处仃一级间断面存在,速度跳跃分别为5.7%和4.6%.通过与欧洲西部上地幔模...
关键词:P波 上地幔 速度结构 地震图 
中国上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第1期36-45,共10页王凯 姚振兴 
中国科学院基金
本文通过合成SH波理论地震图的方法,利用SS-S走时和SS波波形资料,研究了我国上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初步结果表明,我国大陆上地幔可以分成两个独立不同的速度结构模型:一是青藏高原;另一是中国大陆东部。两部分均存在剪切波低速层,但埋...
关键词:地幔 剪切波 速度 SS波 地震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