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生

作品数:8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主题:孤峰组锰矿地球化学不整合面砾岩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地层学杂志》《地质找矿论丛》《安徽地质》《地质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安徽省黄山、铜陵一带五通群的地层时代与划分对比被引量:3
《地层学杂志》2016年第2期151-161,共11页杜森官 杜建国 许卫 王有生 吴礼彬 
国土资源大调查1/25万<安庆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项目(No.200113000009);安徽省矿产资源深部评价(No.1212011121009);安徽铜陵地区深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No.1212011120868)共同资助
叙述铜陵、黄山一带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五通群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据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等特征,讨论了研究区五通群的时代划分和古地理环境。五通群近顶部出现风化暴露面,表明当时存在一个沉积间断,在间断面之下为擂鼓台组,间断面之...
关键词:地层划分 五通群 泥盆系 石炭系 铜陵 黄山市 安徽 
安徽省黄山地区唐家坞组生物地层被引量:4
《地层学杂志》2008年第3期290-293,343,共5页孙乘云 杜森官 王有生 
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安庆幅>区测项目(No30101134014)资助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刘村一带唐家坞组的时代以往归为晚志留世,新近在唐家坞组中采获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多门类化石,并首次采获胞石、鹦鹉螺等化石,其中胞石Conochitina(Densichitana)dens的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末至文洛克世初期,含这...
关键词:胞石带 生物地层 唐家坞组 志留系 黄山市 安徽 
安徽贵池地区二叠纪孤峰组含锰岩系稳定同位素特征被引量:8
《地质通报》2005年第8期778-782,共5页许卫 岳书仓 杜建国 吴礼彬 孙乘云 王有生 陶启云 
国土资源调查项目<安徽贵池地区富锰矿区域资源评价>资助。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该矿床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含锰岩系的O、C稳定同位素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δ13C为-4.1‰~5.0‰,δ18O为-3.40‰~-21.40‰,古...
关键词:含锰岩系 孤峰组 稳定同位素 安徽贵池地区 
安徽省贵池唐田锰矿床地质特征被引量:8
《地质找矿论丛》2002年第4期240-245,共6页许卫 岳书仓 杜建国 谢建成 孙乘云 王有生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安徽贵池地区富锰矿区域资源评价"(编号20001020127003)资助。
 安徽贵池地区唐田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系孤峰组,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Mn的强烈富集,尤其是氧化锰矿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而Ca,Mg,Si则大量流失,认为锰矿层及含锰岩系的物源...
关键词:锰矿 孤峰组 地球化学 贵池地区 安徽省 
皖南地区葛公镇组砾岩性质及其构造含义被引量:1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2年第2期107-112,共6页杜建国 孙乘云 许卫 杜森官 王有生 谢建成 黄耀华 陶启云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1:2 5万安庆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资助
皖南地区葛公镇组底砾岩在区域上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可比性 ,其底部界面属I型不整合面 ,该界面的出现也预示江南造山带中元古宙大陆边缘沟 -弧 -盆构造体制开始发生转折和最早一幕造山运动的出现 ,这套砾岩及其底界面性质的确定对江南造...
关键词:性质 葛公镇砾岩 I型 不整合面 构造含义 皖南地区 构造演化 
皖中浮槎山地区变质表壳岩系的岩层序列被引量:3
《安徽地质》2002年第1期25-28,34,共5页许卫 童劲松 王有生 
在对皖中浮槎山地区中深变质岩系解体的基础上,据岩性特征、岩石组合、空间分布、相互叠置关系及原岩建造等特征,对变质表壳岩系进行岩层层序划分,分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阚集(岩)群和古元古代肥东(岩)群,并进一步划分了(岩)组、(岩)段。
关键词:岩层层序 变质表壳岩系 皖中浮槎山地区 
皖中浮槎山地区北将军(岩)组的确定及其意义被引量:1
《安徽地质》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许卫 童劲松 胡海风 王有生 陈秀其 
皖中浮槎山地区南延部分以大黄山一带为代表,出露一套基本未变质地层,据岩石组合、变 质程度、微古化石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为北将军(岩)组,可与张八岭地区的北将军(岩)组进行对 比,进一步将其分为两个(岩)段:下(岩)...
关键词:北将军(岩)组 对比 皖中浮槎山地区 
合肥及其以东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被引量:3
《安徽地质》1999年第4期250-254,共5页许卫 王有生 童劲松 陈秀其 邢润华 
通过对合肥及其以东地区第四纪地层发育特征、地貌特征、地震等特征分析,认为合肥至浮槎山西麓为相对下降区,位于江淮分水岭南缘的梁园一带为现代上升区,浮槎山东部至巢湖一带为相对上升区。新构造运动表现有四次活动。
关键词:第四纪 新构造运动 合肥及其以东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