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蓓

作品数:6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典仪》文化身份主人公身份缺失杂糅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作家》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浅谈希尔科《仪式》中的印第安宇宙观被引量:1
《作家》2012年第16期51-52,共2页邱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11BWW05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的身份主题研究”(10WWB001);徐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XWB10)的研究成果之一
印第安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和谐、平衡、统一的宇宙观之上的,这种宇宙观对于唤起当代印第安人的民族意识、回归印第安传统具有至关重要意义。希尔科在小说《仪式》中,通过展现印第安宇宙观的独特性,表达了印第安族裔群体回归印第安传统文...
关键词:《仪式》 传统文化因素 印第安宇宙观 
回归印第安自我——解析莫马蒂的《黎明之屋》被引量:4
《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68-70,共3页邱蓓 邹惠玲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WWB001);徐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8XWB10)
通过分析无归属的印第安人埃贝尔如何依托印第安传统文化重新确立印第安信仰、找回自己本来具有的身份的过程,探讨部落土地和传统仪式在寻求身份认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黎明之屋》 印第安文化 身份回归 
一朵凋零的玫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主人公悲剧命运解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24-24,76,共2页邱蓓 
徐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XWB10)成果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书写了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的后代——艾米莉的悲惨一生。作为旧南方没落势力的代表,艾米莉身上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是旧秩序、旧道德标准的化身;同时,她又是南方传统规范的叛逆者。这种双重性决定...
关键词:艾米莉 南北战争 悲剧命运 
《阿凡达》与印第安文化历史的互文性研究被引量:6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79-82,共4页邱蓓 邹惠玲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WWB001);徐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8XWB10)
影片《阿凡达》是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又一商业巨作。在设计潘多拉星球上的纳美土著人时,导演大量借鉴了印第安的历史与文化。纳美人不单从外形上像印第安人,在生活方式、历史遭遇以及世界观上更是与印第安人如出一辙。从互文...
关键词:《阿凡达》 印第安历史文化 互文性 
试论《典仪》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探求历程被引量:7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37-40,共4页邱蓓 邹惠玲 
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6SJB750005
在小说《典仪》中,希尔科通过描述小说主人公塔尤在印第安药师的帮助下恢复身心健康、重构文化身份、重建与宇宙和谐关系的历程,展示了杂糅性和变革在一个身份缺失者重新把握文化身份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作品提醒人们应以一种积极的、发...
关键词:印第安人 《典仪》 身份缺失 身份重构 杂糅 
文化边缘人的困境 印第安身份的回归——浅析莱斯利·马蒙·希尔科的《典仪》被引量:3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43-45,共3页邱蓓 邹惠玲 
印第安裔作家莱斯利·马蒙·希尔科的小说《典仪》描述了混血印第安人被边缘化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为治愈小说主人公塔尤而举行的一系列的典仪,来证实印第安传统典仪是与病魔及死神斗争的必要武器,是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是回归印第安...
关键词:典仪 印第安身份 文化回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