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以升

作品数:30被引量:23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法理学法律经济学陪审制度经济学分析公民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法商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方法学的一体化运动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5-13,共9页丁以升 
在当代西方法学界,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三大法学派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学术争论,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法学一体化运动应运而生。这场运动的主旨是努力促进三大...
关键词:法学一体化运动 统一法学 自然法学派 分析法学派 社会法学派 
论法官的非官僚化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48-54,共7页丁以升 
上海市青年基金项目<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XM432293)的阶段性成果
法官不是行政官员,而是社会纠纷的裁判者。但是,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却习惯于把法官混同于行政官员,从而滋生出一种严重的法官官僚化倾向。其主要表现是:法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行政官员的角色,履行着部分行政职能;在法...
关键词:法官角色 法官功能 法官非官僚化 
中性行为的法理学考察被引量:4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5-13,共9页丁以升 
中性行为是处于法律调整范围之外的行为,它们既没有得到法律的允许,也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中性行为的成因在于法律的谦抑性、法律的抽象性和法律的不周延性。在人的行为中,除法律行为之外的所有行为都属于中性行为。中性行为的归责原则...
关键词:中性行为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 
恶法非法论被引量:2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5-11,共7页丁以升 
恶法非法论是自然法学派的一项著名的理论。自古希腊至近当代,自然法学家始终坚定地认为,法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分。实在法如果违背自然法的要求,就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律。恶法非法论从法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人民拥有反抗暴政的权力,是一...
关键词:恶法非法论 恶法亦法论 自然法学派 分析法学派 公民不服从 
关于法的要素的理论界说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5-11,共7页丁以升 
关于法的要素,西方法哲学界主要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是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认为法律就是"主权者的命令";第二种是哈特的"法律规则说",认为法律是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的结合;第三种是德沃金的"规则——原则——政策说",认为法...
关键词:法的要素 法律命令说 法律规则说 规则--原则--政策说 律令--技术--理想说 
法院的功能被引量:6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5-21,共7页丁以升 
在现代社会,法院扮演的角色是"社会纠纷的裁判中心",除承担着一般的纠纷裁判功能外,还承担着从纠纷裁判功能中衍生出来的权力制约功能和公共政策创制功能。我国法院在功能上仍带有明显的"传统法院"的色彩:一方面,法院承担了大量的非裁...
关键词:法院的功能 纠纷裁判功能 权力制约功能 公共政策创制功能 
两大法系陪审制度比较研究被引量:3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5-10,共6页丁以升 
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另一种是大陆法系的参审制。这两种陪审制度的主旨都在于吸收普通民众参与诉讼,从而将"民间智慧"和"大众理性"引入司法领域,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二者之间则存在着明显...
关键词:陪审制度 陪审团制 参审制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论我国法院公共政策创制功能的建构被引量:14
《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15-19,共5页丁以升 孙丽娟 
在现代西方国家,法院通过违宪审查、创造判例和法律解释三种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公共政策创制功能。而在我国,法院无权进行违宪审查和创造判例,同时也不享有法律解释的垄断权,因而法院的公共政策创制功能还比较脆弱。要建构我国法院的公共...
关键词:法院功能 公共政策 违宪审查 法律解释 创造判例 中国 
论我国法院纠纷裁判功能的理性建构被引量:1
《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丁以升 孙丽娟 
现代法院作为“社会纠纷裁判中心”,是专司纠纷裁判功能的组织机构。在功能设定上,我国法院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的现象:一方面法院承担着大量的非裁判性功能;另一方面,许多应该由法院承担的纠纷裁判功能事实上并没有归入法院。因此,应该...
关键词:法院 裁判权 国法 纠纷 国家法 行使 承担 建构 中国 理性 
法的阶级性的理论危机被引量:9
《法学》2005年第2期19-28,共10页丁以升 
对于法的阶级性理论 ,我国法理学界在上个世纪 50年代和 80年代曾有过两次激烈的争论。新近的一次争论肇始于上个世纪 90年代。与前两次争论不同 ,在这次争论中 ,对法的阶级性理论持批评意见的学者从转换法学研究范式和法学思维方式的...
关键词:阶级性 理论 法学研究 法理学 国法 批评意见 市民社会 争论 实际 转换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