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春

作品数:36被引量:823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黄土高原小老树土壤干层植被建设土壤水分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水土保持通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植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和油松林典型林地生长及固碳速率研究被引量:9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14,共7页马正锐 程积民 侯庆春 韩彩萍 殷小慧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05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影响径流的空间尺度效应(41230852)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六盘山华北落叶松(29a)和油松(30a)典型人工林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树皮系数还原平均木各树龄的带皮胸径,根据生物量方程求得2个树种的净生产力,再结合各器官含碳量,得出林地的固碳速率。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与...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 油松 生长过程 固碳速率 六盘山 
云雾山草地植被恢复过程土壤水库特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第3期200-203,231,共5页张扬 赵世伟 侯庆春 华娟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CA010A07,2006BAD09B08)
为了了解植被恢复过程土壤水库特征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为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提供评价依据,研究了宁南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植被恢复80 a对土壤水库库容、实际贮水量和贮水效率的影响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库总...
关键词:典型草原 土壤水库 植被恢复 土壤贮水能力 
草地植被恢复对次降雨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张扬 赵世伟 侯庆春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CA010A07,2006BAD09B08)
通过对宁南典型草原植被恢复过程次降雨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阐明植被恢复对次降雨后土壤水分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次降雨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和贮水量,均表现出1 d〉3 d〉7 d。草地封育能够提高次降雨资源化效率,随封育时间延长,次降雨...
关键词:次降雨 植被恢复 入渗 土壤水分 
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被引量:48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第1期16-21,共6页刘国彬 李敏 上官周平 穆兴民 谢永生 李占斌 梁银丽 张文辉 侯庆春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专题“西北黄土高原区考察”(2005SBKK03);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KZCX2-XB2-05)
通过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考察,在对该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经验,提出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的目标和对策。根据遥感分析,黄土高原地区2000年土壤侵蚀面积41.9万km^2,...
关键词: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光合作用及抗旱性研究被引量:18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26-29,44,共5页王乃江 侯庆春 张文辉 侯娜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模式与快速绿化技术研究"(KZCX1-06-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试范研究"
对黄土高原乡土树种油松、刺槐、侧柏、山杏、连翘、辽东栎、文冠果、丁香、臭柏、金银花等10个树种的光合作用和抗旱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丁香、侧柏和刺槐具有极强的利用太阳光的能力,耐荫性较差,金银花耐荫性最强。与...
关键词:黄土高原 乡土树种 光合特性 抗旱性 
延安研究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初探被引量:15
《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庞敏 侯庆春 薛智德 韩蕊莲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中的"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模式与快速绿化技术研究"(KZCX1 - 0 6 - 0 3)课题的研究内容
系统地研究延安研究区的天然植被土壤水分对于认识植被建设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水分条件可以保证植被的正向演替和群落的稳定,虽然在天然植被中也存在土壤低含水层(土壤干层) ,但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且,对植被的自然...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 研究区 植被类型 延安 植物群落类型 植被建设 植被土壤 水分条件 研究结果 土壤干层 天然植被 自然现象 自然更新 适宜范围 含水层 演替 
延安地区5种灌木叶旱性结构的解剖研究被引量:35
《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第7期1200-1206,共7页薛智德 韩蕊莲 侯庆春 王胜琪 张振师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西部行动项目(KZCX1-6-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重点科研项目
选取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侧维管束密度,主脉厚度作为叶片旱生结构指标,对比观测了5种灌木的抗旱性能。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种灌木角质层厚度、侧维管束密度和主脉厚度均具极显著差异,多重比...
关键词: 旱性结构 解剖 生态恢复 
不同间距水平阶集水及造林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5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8-40,45,共4页景维杰 韩蕊莲 侯庆春 梁宗锁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基金和知识创新项目 (KZCX0 1 0 6)
对不同间距水平阶集水和所造幼林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水平阶较荒坡有明显的保水、集水效果。水平阶的集水。
关键词:集流 水平阶 造林 幼林生长 
不同水肥条件对杨树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53-58,共6页王力 邵明安 侯庆春 张青峰 
国家973计划项目(G20000186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0102012)
 针对神木试区因水肥不协调而导致大面积低效低产林的现状,以1龄杨树幼苗为指示植物,采用3因子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水、氮(N)、磷(P)3因子对杨树生物量的协调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分对...
关键词:杨树 生物量 水分 氮肥 磷肥 黄土高原 低效低产林 
黄土高原人工整地与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9
《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第8期1331-1335,共5页韩蕊莲 景维杰 侯庆春 樊鸿章 齐文华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 200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资助 KZCX1-06-03
系统地讨论了黄土高原人工造林的一些技术措施: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有效控制地上苗体散失水分,通过整地和吸水剂使用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以保证苗木水分平衡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系列造林技术.
关键词:黄土高原 造林成活率 抗旱造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