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习

作品数:10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聚煤特征瞬变电磁法煤矿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勘探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松辽坳陷南缘构造控煤作用
《吉林地质》2013年第4期27-30,共4页杨忠习 孙慧梅 王野 
本文通过对该区含煤盆地的分布、含煤地层、构造规律、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的研究,划分了区内的构造型式,即松辽盆地南缘总的构造型式为直扭构造体系,具有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和双辽—铁岭—大孤山经向构造带,不同次序、不同级别的构造...
关键词:松辽坳陷 南缘 构造 控煤 作用 
协尔苏盆地聚煤环境与构造格架分析
《吉林地质》2013年第3期50-53,共4页刘文华 杨忠习 孙野 
从收集整理资料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协尔苏盆地聚煤环境与构造格架,即协尔苏盆地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堑式聚煤盆地;聚煤作用取决于盆地沉积环境与古构造环境;是湖泊淤浅沼泽化环境成煤;盆地垂向沉积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相一致;盆地...
关键词:协尔苏 盆地 聚煤 环境 构造格架 分析 
羊草沟盆地龙家堡矿区营城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
《吉林地质》2013年第2期64-69,共6页杨忠习 刘文华 孙野 
从收集整理资料入手,阐述了羊草沟盆地的形成、沉积及演化过程,即羊草沟煤田成煤环境是在火山活动间歇期形成的。分析了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即盆地中心为湖相转化为泥炭沼泽相成煤,向盆地边缘则由扇三角洲转化为泥炭沼泽相的成煤,从盆...
关键词:羊草沟盆地 沉积环境 聚煤特征 泥炭沼泽相 聚煤中心 
舒兰街煤矿构造型式力学性质的分析
《吉林地质》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刘海涛 杨忠习 曹乃文 
从收集整理资料入手,利用地质力学观点,阐述了舒兰街煤矿的构造型式与构造特征,即构造型式为一入字型构造,主要特征是分支断裂越靠近主干断裂落差越大,远离主干断层落差逐渐变小直至尖灭,断层也都为压扭性高角度正断层,断层面(带)断层...
关键词:舒兰街矿区 构造型式 力学性质 “入”字型构造 压扭性正断层 
煤田地震勘探在高角度狭长地堑复杂地区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效果分析被引量:3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第6期675-679,共5页杨忠习 刘海涛 刘文华 
随着煤田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地震勘探逐步进入复杂地区。由于地表条件复杂,地层倾角较大,使得地震采集干扰严重,处理静校正量大,从而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降低,严重影响资料解释的精度。本文以舒兰煤田为例,采用理论与实...
关键词:地震勘探 高精度 高分辨率 高信噪比 
一种快速确定二维地震勘探最佳施工因素的方法被引量:3
《吉林地质》2009年第1期61-63,共3页任日春 金秀芹 杨忠习 王力斌 
在二维地震勘探中,当地表遇到不能钻井放炮的障碍物时,如果要满足设计叠加次数,就必须采取变观激发的办法。变观激发时如何合理选择最大炮检距,保证区内浅、中、深目的层达到最大叠加次数,且在地层倾向未知的情况下,可通过变观激发试验...
关键词:变观图 反射段地质体 共炮点线投影 填平补齐 极限炮检距 
瞬变电磁法在浑江盆地松树煤矿外围的应用被引量: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第S2期27-29,32,共4页张作新 杨尚华 杨忠习 杨广进 裴忠 田雅静 田舍 
浑江煤田松树煤矿外围找煤项目主要是扩大煤炭储量,该区山高林密,地表条件差,地质构造复杂,侵入体多,形成高阻电性层。通过地面地质工作了解岩性变化规律,应用瞬变电磁法,工作便捷、观测精度高、不受高阻屏蔽。用其基础理论,进行数据处...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 视电阻率 剖面解释 高阻屏蔽 
瞬变电磁勘查方法在依力矿区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第S2期30-32,共3页王举 李朝成 杨忠习 孙成现 李慧杰 杨娜 
依力矿区以往勘查资料很少,通过瞬变电磁测深方法勘查确定的断层,与钻探资料确定的断层,在位置基本上吻合,但方向上有一定的差异。只有物探与钻探相结合,才能使勘查成果质量有很大提高。
关键词:瞬变电磁 钻探 断层 勘查成果 对比分析 依力矿区 
长白地区玄武岩下找煤探讨被引量:1
《吉林地质》2006年第3期39-43,48,共6页张作新 杨尚华 杨忠习 杨广进 裴忠 曹亮 
长白地区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山高林密,地表大部被玄武岩覆盖,地质工作难度较大。应用瞬变电磁法,由于它观测精度高,不受高阻屏蔽的限制,对研究含煤盆地的分布以及断裂的分布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玄武岩 瞬变电磁法 推断解释 
延吉和龙盆地长财组沉积与聚煤特征被引量:3
《吉林地质》2006年第1期17-19,24,共4页杨忠习 唐立晶 王举 邹德友 
文中分析了和龙盆地长财组的沉积与聚煤特征,即煤系地层的沉积特征以河流相为主,聚煤带位于盆地的中西部,分别呈舌状和长舌状。富煤带位于大型砂体之北侧,煤层稳定性较差,且变薄、分岔、尖灭现象普遍。
关键词:聚煤特征 长财组 和龙盆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