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媒体大众媒体演剧祭祀戏剧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画报》《美术教育研究》《中国京剧》《东方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高句丽五盔坟5号墓壁画中的“四神形象”分析
《河北画报》2021年第16期40-41,共2页杨楠 
高句丽五盔坟5号墓壁画中的“四神形象”在中原地区传统四神形象的基础上融入了粗犷善战的民族特色,凸显了造型的恐怖与震慑力,形成了飘逸灵动、庄严俊逸的独特造型风格;采用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琴弦描、铁线描等技法,辅以鎏金、...
关键词:高句丽 四神 线条 造型 
梅兰芳的贵与美——读《舞台生活四十年》有感
《中国京剧》2020年第5期51-53,共3页杨楠 
《舞台生活四十年》由梅兰芳口述,许姬传、许源来记录整理,详细地记叙了梅兰芳四十年艺术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所述内容除梅兰芳的艺术实践外,还涉及当时戏剧行业的方方面面,如剧场面貌、观演状况、名家名作、社会风尚等。翻开此书,便推...
关键词:梅兰芳 《舞台生活四十年》 四十年 
实验戏曲的艺术旨归
《中国京剧》2020年第2期58-61,共4页杨楠 
上世纪至本世纪初,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戏曲界似乎"心有灵犀"一般纷纷开始了实验戏曲的创作与演出,创作者以中小剧场作为阵地,开始了自己的创意实践。这些带有先锋性质的戏曲以挑战甚至反叛传统的面目出现,很快便在诸如"国际女性戏剧节...
关键词:戏剧节 小剧场 港台地区 反叛传统 戏曲 指向性 创意实践 艺术 
浅谈《秦豫情》的导演艺术
《东方艺术》2019年第2期9-12,共4页杨楠 
1942年河南的大饥荒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用何种笔触来描写,是创作者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其中,分寸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写小了,则失了历史的严肃;写大了,又容易陷入宏大叙事而显得泛泛。《秦豫情》所...
关键词:舞台形象 
论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被引量:3
《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46-47,共2页杨楠 
文章分析了传统大众媒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起到的正、反作用,与时俱进地分析了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何种作用。文中引用了中国藤项目,希望对我国应用新媒体对非遗进行保护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关键词:大众媒体 新媒体 “非遗”保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