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军

作品数:9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循经感传经络病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病理学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黑龙江中医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血液透析患者极重度贫血并低钙惊厥抽搐1例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第35期495-495,共1页郝圆圆 汪军 范婷婷 许诺 吕波 
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极重度贫血以及低钙血症在透析过程中都是极其危险乃至危及生命。如积极预防治疗也许会挽救生命。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 极重度贫血 低钙血症 惊厥抽搐 挽救生命 透析过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手术失败的影响因素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年第12期81-82,共2页王颖 王辉 汪军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量足、长期通畅、并发症少的有效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通路功能是影响患者病死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自开展动静脉瘘成形术后,自2003年至今已手术108例,其中1...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人工动静脉瘘 血液透析 
循经感传治疗冠心病对血液免疫影响的观察
《黑龙江中医药》1991年第2期40-41,36,共3页全金顺 张吉安 张锡福 黎俊梅 汪军 李永光 马红 
经络研究已由肯定现象、掌握规律,到目前的提高临床疗效阶段.激发循经感传对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观察,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的临床研究,为提高临床疗效的关系,我们选循经感传治疗冠心病对血液免疫影响为题进行了观察.
关键词:冠心病 循经感传 血液免疫 
循经感传效应性的研究
《针灸学报》1991年第2期16-23,共8页张文娟 李永光 赵泉林 李淑芳 杨成珍 裴晶 张吉安 鲁明新 李长生 吕亚滨 于天文 杨春娥 周振坤 汪军 何平 杨玉华 唐慧兰 孙敏 
循经感传效应性是研究感传治病过程的重要环节。感传在相应脏腑器官的效应,是感传调节机能的客观显现。它通过激发经气使气至病所达到治疗目的,疗效是在整体代谢机能调控过程中产生的。本组实验结果表明循经感传对机体多系统的调整有特...
关键词:循经感传 效应性 研究 经络 
循经感传可激性的研究被引量:1
《针灸学报》1991年第2期24-26,共3页何平 汪军 李永光 张缙 
1976年我们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首次提出循经感传的“激发”方法,我们把“激发”作为我们提出的八项循经感传规律中之一项,简称之为激发感传。激发感传可以显著提高循经感传的阳性率及其显著程度。我们认为通过激发可使感传从无到有、...
关键词:循经感传 可激性 激发感传 经络 
循经感传趋病性的研究被引量:2
《针灸学报》1991年第2期11-15,共5页李永光 赵泉林 张文娟 李淑芳 杨成珍 何平 孙敏 裴晶 汪军 杨玉华 于游 
1975年我们首先将循经感传现象在病人、病经、病所多见称之为循经感传的病性。感传趋向病所的现象它是人体机能调整实质过程的反应。趋病性构成循经感传规律性的核心部分。气至病所治疗对心电图、脉图、血免疫等呈双调节作用。感传对人...
关键词:循经感传 趋病性 研究 经络 
循经感传变异性的研究
《针灸学报》1991年第2期33-36,15,共5页张文娟 李永光 赵泉林 李淑芳 孙敏 杨成珍 何平 裴晶 汪军 周振坤 
一、前言掌握循经感传的方法,提高气至病所阳性率,是临床治病的关键。气至病所的本身,不论何种手段,其循行路线多有别于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变异性。它有循经(全程、不及、超过)、不循经、多经汇集、中途窜入另一经...
关键词:循经感传 变异性 研究 经络 
循经感传可控性的研究
《针灸学报》1991年第2期27-30,共4页张文娟 李永光 裴晶 尚艳杰 赵泉林 张吉安 李淑芳 汪军 马朱红 
一、前言一九七五年以来我们进行循经感传规律性的研究,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应用声电鍉针进行接力刺激,押手阻滞控制感传路线变异的方法,提高了感传阳性率、循经率、气至病所率本组进行了控制感传压力、针向、长度、方位与疗效观察的...
关键词:循经感传 可控性 研究 经络 
循经感传规律性的研究被引量:11
《针灸学报》1991年第1期7-20,共14页张缙 李永光 张文娟 赵泉林 李淑芳 杨成珍 何平 裴晶 周振坤 汪军 孙敏 尚艳杰 杨玉华 于游 
"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我国经络理论研究中循感经传是当前的重点,经过全国的努力现已肯定了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存在,并确立了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这样的研究程序。研究中心已由肯定现象的第一阶段过渡到掌握规律的第二阶段,因此我们认为研...
关键词:经络 循经感传 规律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