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籍中

作品数:22被引量:260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四川盆地天然气盆地烃源地球化学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地球科学》《海相油气地质》《石油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四川盆地看古隆起成藏的两重性被引量:38
《天然气工业》2009年第2期12-17,共6页黄籍中 
从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泸州—开江印支期两大隆起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入手,类比论证了不同性质的古隆起对油气藏形成的利与弊。结果表明:①泸州—开江印支期隆起属继承性沉积型隆起,剥蚀幅度弱,中石炭统黄龙组"天窗"展布范围...
关键词:四川盆地 加里东期 印支期 古隆起 油气成藏 勘探有利区 
从有机质成熟度看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勘探被引量:10
《天然气工业》2007年第8期6-8,12,共4页黄籍中 
从回顾有机质成熟度检测研究现状入手,论证认为镜质体反射率至今仍是有机质成熟度研究的最佳参数。以此为据,编绘了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有机质成熟度图;通过对其与下伏产层油气属性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因缺乏镜质体作为检测...
关键词:四川盆地 早古生代 成熟度 镜质体反射率 高陡构造 天然气 勘探区 
中上扬子区海相沉积烃源研究(之二)被引量:18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0年第1期9-27,35,共20页黄籍中 
历经几十年来的勘探与研究,本区有关油气源研究的成果认识较多,在此仅就主要的简介于下。
关键词:中上扬子区 海相沉积 烃源岩 天然气 成因 
中上杨子区海相沉积烃源研究(之一)被引量:2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9年第4期1-6,共6页黄籍中 
杨子准地台海相沉积覆盖范围很广,一般以江南古陆为界,分为中上杨子与中下杨子两个地区。本文涉及仅为中上杨子准地台的海相沉积区,包括湘鄂西。
关键词:海相沉积 烃类组分 研究 地球化学 杨子区 地台 
四川盆地两类两套油系煤系烃源异同与大中型气田形成被引量:7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8年第4期1-5,7-12,共11页黄籍中 
在类比四川盆地盆地相油系泥质岩烃源、台地相油系碳酸盐岩烃源,潮坪—沼泽相煤系泥质岩~煤岩烃源、滨湖—沼泽相煤系泥质岩~煤岩烃源地质地球化学异同的基础上,论证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有自源型、异源型及混源型三种模式。油系烃源层...
关键词:烃分析 煤系 沉积相 生油模型 气田 四川 盆地 
“源控论”再认识——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为例被引量:12
《海相油气地质》1998年第2期1-5,共5页黄籍中 
烃源作为成藏的首要条件,没有陆相、海相之分,没有地域之别,也没有油藏、气藏的不同。在海相过成熟碳酸盐岩干气区由油系烃源层、煤系烃源层形成的烃源,制约着气藏的形成与展布。其成藏模式除自源型外,更多的是异源型(多为自下而上生运...
关键词:四川盆地 天然气 地质勘探 海相地层 油气藏 
论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偏负的基因被引量:4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8年第1期27-34,5,共9页黄籍中 
本文对天然气勘探与研究中时有甲烷碳同位素值偏负展示的基本原因进行了论证。提出生物气继承生源碳同位素富含^(12)C,热成因气等与生物气低熟气混合;天然气运移扩散发生同位素分镏是导致甲烷碳同位素值偏负的三种主要原因。并借鉴若干...
关键词:天然气 甲烷 碳同位素 生物气 运移 扩散 勘探 
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接替区块被引量:7
《天然气工业》1998年第1期13-17,共5页黄籍中 
目前,四川盆地内已完成钻井数千口,发现气田近百个,年产气量超过80亿立方米。在分析天然气勘探现状的基础上,对该盆地内的天然气勘探接替区块进行了综合论证。提出主要烃源体系展布、古构造发展及断裂发育是接替区块必备的三个条...
关键词:勘探区 后备储量 天然气勘探 盆地 四川盆地 
论过熟碳酸盐岩干气区地球化学研究——四川盆地为例被引量:3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6年第4期1-12,共12页黄籍中 陈盛吉 宋家荣 王兰生 苟学敏 
本文针对热过成熟可溶有机质量微,碳酸盐岩成岩早及晶析导致有机质丰度低,又往往是输导层、储集层有外源有机质干扰,干气以甲烷占优势提供的地球化学信息量少等世界性地球化学研究难题,采用以烃源体系为对象的研究途径与方法进行攻关,...
关键词:成熟作用 碳酸盐岩 干气 烃源岩 烃源 体系 地球化学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发育区主要烃源岩分布及有机质演化研究──烃源体系与大中型气田的形成及预测被引量:6
《天然气工业》1996年第S1期68-78,108-109,共13页黄籍中 陈盛吉 宋家荣 王兰生 苟学敏 王廷栋 戴鸿鸣 
文章以“源控论”为主导,烃源体系为对象,大中型气田为目标展开论证。确证四川盆地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下二叠统是油系烃源层,上二叠统、上三叠统是煤系烃源层,为大中型气田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烃源,制约、组建了上震旦统-上三叠统...
关键词:四川盆地 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烃类演化 油气田 模式 预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