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璇

作品数:8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东巴文化少数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视域档案资源建设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档案学通讯》《云南档案》《黑龙江档案》《创意设计源》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双江牛肚被手工艺的跨民族传播与设计发展路径研究
《创意设计源》2024年第1期70-73,79,共5页和璇 杨琪琳 
云南省双江县南协村是布朗族和佤族聚居的村寨,南协村的牛肚被手工艺在布朗族和佤族之间实现了双向传递。牛肚被手工艺作为民族交流互动的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接收着来自布朗族和佤族的改造,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创编性特征的过程。在不断调...
关键词:牛肚被手工艺 跨民族 设计发展 
以勒巴-塔城热巴舞为案例的族群艺术边界研究被引量:3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74-79,共6页和璇 
流传于滇西北多个民族的勒巴-塔城热巴舞是边疆多民族地域艺术传播与进化的典型形式,论文基于以勒巴-塔城热巴舞的相对边界的维持、内外边界的多重性表达,在此基础上探讨族群艺术交流及相对边界的形成机制,族群艺术存在边缘地对古老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艺术 勒巴舞 热巴舞 
“年代-区域”理论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研究被引量:6
《档案学通讯》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和璇 
论文引入人类学"年代-区域"理论,以滇藏交界区域为案例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研究,强调文化特质之间的有机联系、变迁规律及与之吻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独特性的形成,认为在档案工作中应构建整体观,重视边缘地的流变类型,关注多...
关键词:“年代-区域” 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工作 
以“年代-区域假说”论滇西北勒巴舞的传播与进化被引量:1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84-88,共5页和璇 
流传于滇西北多个民族的勒巴舞是边疆多民族地域艺术传播与进化的典型形式,论文基于勒巴舞形成、发展、演变的文化特质分析,展开其对"年代-区域假说"的适应性阐释和勒巴舞进化的扩展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勒巴舞艺术的传播和进化。
关键词:“年代-区域假说” 少数民族艺术 勒巴舞 
旅游背景下纳西民族档案的价值实现被引量:1
《黑龙江档案》2015年第3期44-45,共2页和璇 曾丽娟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1Y084
纳西民族档案作为丽江旅游的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又进一步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被大众所认识,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的价值实现。本文通过分析纳西民族档案的内涵以及旅游资源效用,再结合档案学视野中的纳西民族文化,引...
关键词:档案编研工作 地区旅游业 异质文化 东巴经 价值主体 爱国主义教育 东巴文化 文化生活 东巴文字 资源效用 
档案学视野中的东巴文化被引量:2
《云南档案》2007年第7期89-90,共2页和璇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记录,在民族文字、民族文化、文字学、语言学和哲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为实现东巴文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需要提高对东巴文化的保护意识,有组织的集中保管,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实现更好的...
关键词:东巴文化 保护 
论东巴档案在负熵输入下的优化发展被引量:1
《云南档案》2007年第A05期77-79,共3页和璇 
云南大学首届研究生科研项目的部分成果。
本文引入负熵的概念,通过揭示东巴档案的现状,旨在引出理想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反差,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提供利用,实现东巴档案保管系统的积极动态平衡。
关键词:东巴档案 价值 现状 负熵 
论东巴档案在旅游热潮中的价值扩展被引量:4
《兰台世界(上旬)》2007年第01S期15-16,共2页和璇 
关键词:“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 东巴文化 档案价值 旅游热 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产业 原始记录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