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光

作品数:8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主题:群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超孔隙水压力沉桩挤土效应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工业建筑》《山西建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土力学》更多>>
所获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浅议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
《山西建筑》2010年第26期290-291,共2页卢广宁 孙世光 
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特点,论述了施工控制的方法、控制内容,以及保证混凝土斜拉桥工程质量的监测要点,简单说明了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组织安排及工作程序,从而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
关键词:斜拉桥 监测 变形 
基于模型试验的群桩沉桩后超孔隙水压力分析被引量:1
《山西建筑》2010年第19期121-122,共2页孙世光 张凤亮 
基于静压群桩模型试验,运用孔压计分别量测了单桩、群桩沉桩后的超孔隙水压力,通过量测结果表明:单桩时,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超孔隙水压力是不断减小的;群桩压入后,超孔隙水压力在桩身范围内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由于压桩顺序...
关键词:群桩 挤土效应 模型试验 超孔隙水压力 
静压群桩沉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被引量:6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85-90,共6页张建新 赵建军 鹿群 孙世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7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9JCYBJC07800)
以往对沉桩挤土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桩或双桩,而对群桩挤土效应的分析较少,但在实际工程中,桩基工程通常都是以群桩的形式来设计和施工的.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群桩顺序压入土体后所引起的土体变形规律、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沉...
关键词:群桩 挤土效应 模型试验 
基于模型试验的静压群桩引起的土体变形分析被引量:11
《岩土力学》2010年第4期1243-1246,1252,共5页张建新 鹿群 吴东云 孙世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97217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No.09JCYBJC07800);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071006)资助
以往对沉桩挤土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桩或双桩,对群桩挤土效应分析较少。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群桩压入软土后土体的变形情况,得到了沉桩过程中及压桩后土体侧向位移、竖向变形和土层表面隆起变化的规律。认识到单桩侧向挤土位移...
关键词:群桩 土体变形 模型试验 
基于模型试验的群桩沉桩挤土效应微结构分析被引量: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张建新 孙世光 张淑朝 鹿群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YFJMJC05700);天津市教委科研资助项目(20071002)
基于静压群桩模型试验,运用扫描电镜获取了压桩前后土样的微观结构照片,并运用图象处理技术提取了群桩沉桩前后不同位置处土体微观结构参数,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沉桩前桩周土体结构疏松,孔隙形状不规则,群桩压入后桩群中土体孔隙明显减...
关键词:群桩 挤土效应 模型试验 微观结构 
群桩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室内模型及试验分析被引量:12
《工业建筑》2009年第1期76-78,共3页张建新 赵建军 孙世光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YFJMJC05700)
基于群桩模型试验,分别对单桩和群桩沉桩时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量测,并对超孔压的分布、消散和施工顺序的影响给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沉入土体内桩数的增加,超孔隙水压力不断积累,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增幅变缓。沉桩...
关键词:群桩 挤土效应 模型试验 超孔隙水压力 
深基坑开挖回弹量分析被引量:4
《山西建筑》2008年第1期99-100,共2页张元翼 孙世光 
对目前基坑开挖卸荷回弹量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比较适用的在正常施工状态下考虑基坑开挖面积、深度、围护结构插入深度的估算方法,并综合考虑了其他因素的影响,用实例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回弹量 空间效应 深基坑 
饱和粘土中单桩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分析被引量:2
《山西建筑》2007年第35期10-11,共2页孙世光 张元翼 
以圆柱孔扩张理论为基础,通过实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沉桩时单桩周围土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大小、分布及影响范围,得出了单桩沉桩后土体中沿径向及深度方向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规律,并与理论解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沉桩 挤土效应 孔隙水压力 圆孔扩张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