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作品数:7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女性意识苏曼殊小说苏曼殊译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鄂州大学学报》《文学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个人文学史写作——兼评集体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42-144,共3页王娟娟 
黄修己独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和由钱理群、温儒敏等人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个人文学史和集体文学史著作,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做出了杰出贡献。在集体编写文学史的时代背景下,黄修己个人文...
关键词:个人文学史 集体文学史 风格 
《白鹿原》中的父子关系探析
《鄂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26-28,共3页王娟娟 
文章从《白鹿原》中父子间的对话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剖析白嘉轩、鹿子霖和鹿三为代表的家长对待子辈的言语形式和话语态度,来解析《白鹿原》这部家族小说在反映父子关系时所彰显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思想内涵:家长制权威下血缘和伦理交...
关键词:白鹿原 父子关系 对话 血缘与伦理 反叛 
反乌托邦思潮之后的可能性探索
《文学教育》2013年第16期25-27,共3页王振滔 王娟娟 
通过对"乌托邦→反乌托邦→反乌托邦之后的出路"这条线性逻辑的探讨,以"反乌托邦"为中心,往前推及"乌托邦",往后推及"反乌托邦之后的出路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并最终得出"反乌托邦之后的出路"的三个可能性特征。
关键词:反乌托邦 出路  阶段性乌托邦 终极乌托邦 
女性意识与苏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建构被引量:1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77-78,共2页王娟娟 
苏曼殊因其小说"六记"被尊称为鸳鸯蝴蝶派的鼻祖,其小说表现了新的婚恋观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与"五四"文学精神有相通之处。"六记"中塑造的"佳人"形象彰显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史价值。本文从苏曼殊的女...
关键词:苏曼殊 小说 女性意识 女性建构 
对台湾中西文化论战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再认识
《文学教育》2013年第15期133-135,共3页王振滔 王娟娟 
文章着眼于台湾上世纪50—60年代的文化转型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思潮,重点关注"中西文化论战"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试图梳理、辨析当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东方与西方发生碰撞时社会所做出的文化价值选择。
关键词:中西文化论战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文化价值选择 
巴金作品中琴与曾树生形象比较
《文学教育》2013年第9期144-145,共2页邢柳 王娟娟 
巴金小说中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本文以《激流三部曲》中的琴和《寒夜》中的曾树生为例,分析这两位女性形象的异同及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所使用的不同创作手法和思想变化历程。
关键词:巴金 女性形象 觉醒 
试析罗洪作品中婆媳关系书写的贡献
《文学教育》2013年第7期81-82,共2页王娟娟 邢柳 
同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文坛的女作家,罗洪并没有凭借女作家的身份和创作赢得名声大噪的优势,她却趋于被遗忘的境地。然而,罗洪作品中对于婆媳关系的探究既丰富了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世界,同时也彰显了婆媳关系在时代流变中的社会特色...
关键词:罗洪 女性文学 婆媳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