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新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日本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早期文学《十七岁》文化危机文化批评思想启蒙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东北亚论坛》《社会科学战线》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抒写人性觉醒 表现个体独立——试论作为启蒙文本的《饲育》和《拔芽击仔》被引量:2
《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2期115-118,共4页王新新 李亚男 
如果从大江在《奇妙的工作》等作品中初露端倪的战后再启蒙意识的角度出发进行考察,《饲育》和《拔芽击仔》这两部作品显示出清晰的启蒙意识,可以说是显见的启蒙文本。大江以自己的作品强调了在战后的时代状况和生存状态之下作为一个独...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 个人主体性 战后再启浆 
唤起“危险的感觉”——试析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中战后再启蒙意识被引量:1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3-57,共5页王新新 
“监禁状态”构筑了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学世界。本文通过探讨这个主题的获得、生成、衍变及其内在必然性,发现大江意在强调:战后日本社会是暧昧而执拗的“监禁状态”,而“我”、亦即“日本青年”已经失去了对这样时代的意识。既然渐渐...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 监禁状态 危险的感觉 战后再启蒙意识 
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的战后启蒙与文化批评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121-124,共4页王新新 
本文认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其文学创作的最初十年里 ,完成了从战后启蒙到文化批评的角色转变 ,找到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表达方式。他进行启蒙的目的 ,是要建立起自我反思式的文化批评 ,以达到文化人格的再造 ,即试图通过...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 早期文学创作 文化批评 知识分子 二战后 思想启蒙 文化危机 日本 《政治少年之死》 《十七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