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淑桂

作品数:13被引量: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持续性枕后位徒手矫正宫颈癌组织非脱垂子宫子痫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广东医学》《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HPV基因分型检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7
《检验医学》2012年第3期163-166,共4页宋丽君 陈春丽 罗淑桂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30101q010015)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妇女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探讨感染HPV不同亚型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5 556例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677例经活检证实病变程度。结果 5 556例患者中...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基因亚型 
不同途径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广东医学》2011年第13期1705-1707,共3页唐卫清 邹琳 李元军 邓敏 罗淑桂 张凤兰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 060例患子宫良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经腹子宫全切术(TAH)组、经阴道子宫全切术(TVH)组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组,入院时及术后6...
关键词:经腹子宫全切术 阴式子宫全切术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 非脱垂子宫 生活质量 
非脱垂子宫阴式与腹式全切术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中国基层医药》2009年第6期998-999,共2页唐卫清 罗淑桂 邓敏 
目的比较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和经腹切除这两种不同手术途径的优点、适应证、禁忌证、手术特点及难点。方法对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经阴道行全子宫切除术(TVH)480例与同期指征相近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4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p53蛋白及细胞增殖指数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关系被引量: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年第5期438-440,共3页罗淑桂 李英勇 
广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A2001513)
【目的】研究子宫颈鳞癌细胞增殖指数(PI)以及突变p53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44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各临床分期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颈鳞癌...
关键词:子宫颈鳞癌 细胞增殖指数 癌组织 P53蛋白表达 上皮组织 白及 正常 PI 
粘附分子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437-438,共2页罗淑桂 李英勇 
目的:了解粘附分子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D44v6在69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D44v6呈阴性表达。69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8.1%...
关键词:CD44V6 宫颈癌组织 阳性表达率 粘附分子 宫颈组织 正常 免疫组织化学法 
p16和nm2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年第7期421-422,共2页罗淑桂 王祥珍 孙显斌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 p16及nm2 3基因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 9例宫颈癌及 2 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和nm2 3的表达。结果  2 0例...
关键词:P16 NM23 宫颈癌 基因表达 癌生长 癌浸润 癌转移 
双胎死产临床防范措施分析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第3期380-380,424,共2页李红英 李少琴 罗淑桂 
关键词:双胎 死产 预防 
残角子宫23例分析被引量:7
《新医学》2004年第6期364-365,共2页罗淑桂 张颖 
目的 :研究残角子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3例残角子宫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中 ,Ⅰ型残角子宫 9例 ,Ⅱ型 11例 ,Ⅲ型 3例。I型残角子宫内妊娠 9例 ,Ⅱ型残角子宫内妊娠 4例 ;残角子宫妊娠未破裂 7例 ...
关键词:残角子宫 治疗 临床特点 破裂伴失血性休克 误诊 诊断 
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南方护理学报》2002年第3期2-3,共2页杨衬 杨冬晓 罗淑桂 
目的 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0 0例孕 3 7~ 42周 ,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110例 ,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 ,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矫正手法 ,...
关键词:徒手矫正 持续性枕后位 临床观察 
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观察研究被引量:9
《实用护理杂志》2001年第9期26-27,共2页杨衬 杨冬晓 罗淑桂 
目的 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 37~ 42周 ,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 15 0例 ,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70例 ,对照组 80例。 2组均行催产处理 ,其中观察组加用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 ,辅...
关键词:持续性枕后位 徒手矫正 分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