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重一

作品数:34被引量:5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发动大跃进大跃进运动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党政研究》《学习与实践》《江汉论坛》《法国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互联网社交对传统人际交往秩序的影响及规范被引量:14
《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11期109-113,共5页李桐 罗重一 
互联网社交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际交往的启动和发展模式,但在“场域”个人隐私、信任机制等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际交往的秩序。为应对互联网社交迅猛发展带来的对现有人际交往秩序的冲击,应从技术规范、法律规范、监管规范、道德规范等领...
关键词:互联网社交 人际交往 社会渗透理论 社交秩序 
共产国际和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被引量:2
《党政研究》2016年第5期15-21,共7页罗重一 张楠 
共产国际在指导第五次反"围剿"的过程中,由于始终存在着的教条式指挥及其"苏联利益至上"的倾向,使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不仅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而且还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进...
关键词:共产国际 长征 遵义会议 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 红军 根据地 
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大前后的富农政策被引量:4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44-50,共7页罗重一 张楠 
富农问题是中国土地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六大制定了一系列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富农政策。然而共产国际在《六月来信》中,又对在其指导下制定的这些政策进行了指责。其原因在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情的不甚了解、...
关键词:共产国际 中共六大前后 富农政策 
共产国际对中共领导的抗战的援助被引量:1
《党政研究》2015年第4期22-27,共6页罗重一 张楠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共产国际和苏联对延安的中共领导下的抗战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帮助中共渡过难关、成长壮大、发展势力,从而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否有利于苏联利益...
关键词:延安 共产国际 反法西斯战争 东方战场 以华制日 
共产国际指导中共转向建立苏维埃政权中的失误被引量:2
《党政研究》2015年第2期24-29,共6页罗重一 刘成婧 
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开始指导中共转向建立苏维埃政权。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共转向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整个进程中,不仅存在着理论上的严重不足,而且还存在着实践中的重大失误。这些不足和失误的客观原因在于共产国际照抄照搬俄国革命的...
关键词: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 苏维埃 中国革命 
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若干思考被引量:3
《理论探讨》2014年第5期131-135,共5页罗重一 张楠 
对执政党实行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其对党的继续执政和长期执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若干严重的不足。必须不断改革与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以保证党永远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关键词:改革 完善 党内监督机制 
延安时期中共对构建中国式大众民主问题的探索
《江汉论坛》2010年第7期16-20,共5页张俊 罗重一 
延安时期,中共提出了构建中国式大众民主(人民民主)的目标,不仅对构建这种民主的理论进行了努力的探索,而且在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演练和推广。延安时期中共对构建中国式大众民主问题的探索,对于当前中国民主政治...
关键词:延安时期 中共 大众民主 
陈潭秋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革命活动
《世纪桥》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罗重一 胡伟 
陈潭秋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中共六大以后,他先后两次到东北地区指导和主持中共满洲省委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满洲省委的各级组织快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推动了东北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他在哈尔滨被捕后,不仅保持了革命者的气节...
关键词:陈潭秋 中共满洲省委 革命活动 
浅析中共六大对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世纪桥》2008年第10S期14-17,共4页罗重一 杜领军 
中共六大虽然正确地认识到建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极端重要性,但却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走"城市中心"的道路。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中心"革命道路取得民主革命最终胜利的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并形成中...
关键词:中共六大 民主革命 新道路 
论科学发展观的世界意义被引量:2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10-13,共4页张俊 周丽 罗重一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构建和谐世界的发展观。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从历史事实看,许多大国的崛起是以非和平的方式为本国获得资源和拓展市场开辟道路的。从现实来看,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世界意义 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