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聪

作品数:12被引量:9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视距探测方程微光夜视系统微光成像系统热成像系统微光像增强器更多>>
发文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军事更多>>
发文期刊:《电子学报》《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应用光学》《光学技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成像电子光学系统空间和时间像差的均方根半径(RMS)研究被引量:3
《光学技术》2011年第4期507-512,共6页公慧 周立伟 倪国强 张智诠 艾克聪 
在成像电子光学系统中,均方根半径不仅可以表示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特性,而且可以作为计算调制传递函数的一个辅助评价指标,具有计算量小,直观方便等优点。研究和推导了成像电子光学系统中逸出光电子的初角度为朗伯分布,初能量分别...
关键词:时间像差 空间像差 均方根半径 调制传递函数 
微光夜视技术的进展与展望被引量:50
《应用光学》2006年第4期303-307,共5页艾克聪 
微光夜视技术作为主要为夜战服务的军用光电子高新技术,其在现代高新技术局部战争和夜战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随着微光夜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器件、系统性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光夜视技术在未来高新技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中...
关键词:微光夜视技术 超二代微光 三代微光 四代微光 微光像增强器 
热成像系统MRTD数学模型的研究被引量:6
《应用光学》2004年第6期38-42,共5页李旭东 艾克聪 张安锋 
 通过研究热成像系统MRTD数学模型发展的历史及成果,推演和变换了最具代表性的10种最小可分辨温差方程,研究分析了各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从而在匹配滤波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的MRTD方程。经理论推导发现建立起来的模型通过近似...
关键词:最小可分辨温差 扫描系统 凝视系统 数学模型 噪声 
扫描热成像系统NETD数学模型的研究被引量:4
《应用光学》2004年第4期37-40,共4页李旭东 艾克聪 王伟 
 讨论了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最具代表性的10种NETD模型的优缺点,在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适用于扫描热成像系统的NETD数学模型,得到的模型消除了光学系统大的f/#影响,增加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光谱滤波函数,并考虑了占...
关键词:热成像系统 噪声等效温差(NETD) 数学模型 
光电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的研究分析被引量:2
《应用光学》2003年第B08期55-60,64,共7页艾克聪 周立伟 曾桂林 梁燕熙 
论述光电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研究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对光电成像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的性能模型进行了重点研究。详细分析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研究发展的过程和历史,分别指出微光夜视系统和热成像系...
关键词:光电成像系统 性能模型 微光夜视系统 热成像系统 视距探测方程 阈值预测理论 
微光夜视系统新的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研究被引量:9
《应用光学》2002年第5期1-6,共6页艾克聪 周立伟 曾桂林 梁燕熙 
在对各种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从人眼阈值特性和微光视觉理论出发 ,建立微光夜视系统新的阈值探测理论模型 。
关键词:微光夜视系统 阈值探测理论 视距探测方程 分辨角 亮度 对比度 信噪比 
微光夜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设想被引量:8
《应用光学》1995年第3期11-22,共12页艾克聪 
评述微光夜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根据国外微光夜视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我国发展此项技术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微光夜视 像增强器 微通道板 
微光成像系统的国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的研究(续)
《应用光学》1994年第6期12-21,共10页艾克聪 
微光成像系统的国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的研究(续)艾克聪(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4微光成像系统新阈值预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的研究经典微光成像系统的阈值预测理论认为:只要通过成像系统所得到的景物图像给人眼提供的视觉信噪...
关键词:微光成像系统 阈值探测 视距探测 
微光成像系统的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的研究(续)被引量:2
《应用光学》1994年第5期25-33,共9页艾克聪 
微光成像系统的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的研究(续)艾克聪(四安应用光学研究所710100)3实际成像系统探测方程的研究和分析为了克服理想成像系统探测方程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许多专家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微光成像系统 阈值探测 视距探测 
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1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4年第5期292-296,共5页陈廷杨 徐其高 高景华 徐江涛 艾克聪 高耀龙 张永丰 汪金祥 
一种用微通道板作为倍增极的新型光电倍增管已研制成功,它的脉冲上升时间小于1ns。本文介绍了它的一般性能并讨论了它的抗磁场性能和作为位置灵敏探测器的可能性。
关键词:微通道板 光电倍增管 高能物理 探测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