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忠

作品数:8被引量:3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稠油油藏单家寺油田挖潜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更多>>
发文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石油钻采工艺》《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矿物岩石》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滨南油田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研究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第S1期113-113,共1页王艳玲 陈顺霞 王疆梅 郭卫忠 赵连素 
针对滨南油田油藏裂缝性储层的特点,以地震地质资料为主利用断裂增强滤波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属性的线状特征,最大曲率与裂缝的密度有内在的联系,通过曲率的方位角研究裂缝的方向。通过岩心资料...
关键词:潜山油藏 裂缝性储层 曲率特征 断裂体系 裂缝密度 
改善林樊家油田开发效果的认识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61-62,共2页唐洁 郭卫忠 朱孟高 
林樊家油田通过强化地质研究,配套工艺技术,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细化注水管理,补充地层能量,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基础保障,实现年产油量连续六年攀升,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探索出一套成功做法。
关键词:注采井网 剩余油分布 提高采收率 林樊家油田 配套 工艺 
单二块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挖潜途径探讨被引量:1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50-51,共2页黄显 郭卫忠 
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认识单二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调整注采剖面、识别低阻油层、应用水动力学方法挖潜微构造高点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
关键词:稠油油藏 剩余油分布 特高含水期 单家寺油田 采收率 
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油藏剩余油挖潜措施被引量:1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第4期53-54,共2页朱孟高 沈国华 谢风猛 刘建 郭卫忠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单家寺油田 单10块 稠油油藏 剩余油 挖潜措施 多轮次吞吐挖潜 
单二块试验区特高含水期挖潜实践与认识被引量:1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67-69,共3页郭卫忠 沈国华 唐洁 
根据胜利油田单二块试验区的地质特征及处于高轮次、特高含水、低采出程度和低采油速度的开发阶段 ,立足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通过对优选出的 3口井实施调整注汽剖面 ,控制产液剖面 ,挖掘垂向剩余油潜力 。
关键词:单二块试验区 特高含水期 单家寺油田 稠油油藏 提高采收率 蒸汽吞吐 剩余油分布 
单二块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
《矿物岩石》2002年第3期82-85,共4页谢风猛 沈国华 朱孟高 郭卫忠 刘建 
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以后 ,由于受储层非均质性、开采方式、油藏边底水、射孔井段等因素影响 ,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 ,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变差。通过对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阶段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利用新钻...
关键词:分布规律 稠油油藏 活跃边底水 剩余油 蒸汽吞吐 储层 开采效果 
注氮气控制稠油油藏底水水锥技术被引量:34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第3期83-84,88,共3页杨元亮 沈国华 宋文芳 郭卫忠 李军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 ,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 ,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 ,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 ,成...
关键词:稠油油藏 活跃边底水 注氮气 控制水锥 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驱注入方式敏感性研究
《石油钻采工艺》1996年第3期79-82,共4页王新海 王德辰 郭卫忠 
设计了6种不同注入方式,利用三维两相四组分聚合物驱模拟器,研究了在不同非均质类型、不同各向异性、不同转注时间情形下,聚合物驱油效益对注入方式的敏感性。一般来说,水驱效果愈差的油藏对聚合物注入方式愈敏感,对于纵向层内非...
关键词:聚合物 注入 数值模拟 非均质 注水敏感性 驱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