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结斌

作品数:19被引量:4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社会转型期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青年与社会(下)》《教育评论》《求索》《管理观察》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76-82,共7页刘扬军 雷结斌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矛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侵蚀毒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的背离化、庸俗化、绝缘化等倾向,在拓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思考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年第8期24-24,共1页雷结斌 
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专项课题“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5ZT12)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真正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上下有序、内外协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 完善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被引量:24
《职教论坛》2016年第20期22-26,共5页雷结斌 郭优 
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课题"‘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研究"(编号:JXJG-14-1-47);主持人:雷结斌;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中国意义"(编号:MKS1429);主持人:雷结斌;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课题"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研究"(编号:15ZT12);主持人:雷结斌
高校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微时代"环境为高校思政课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它适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拓展和创新高校思政课...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思政课 有效性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中国意义
《南风》2016年第10Z期156-156,共1页郭优 雷结斌 
本文系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中国意义”(批准号:MKS1429)和2015年度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项课题“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研究”(批准号:15ZT12)的阶段成果.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人作为一种来源于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长期演化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到自然界的演化,自然界的变化也会作用于人类的发展.当今环境状况表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自然观 意义 中国 人类活动 可持续发展 自然界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被引量:5
《求实》2013年第5期4-6,共3页雷结斌 胡伯项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MKS1031)
生态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否持续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清醒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爱护自然;要充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启示 
校园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有效载体
《青年与社会(下)》2013年第9期154-155,共2页雷结斌 陈满生 李琦 
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JXGXDJKT-QN-201332;南昌大学2011年校级教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昌大教发[2011]15号.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其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长远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保证。大学校园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有效载...
关键词: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有效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困境及破解路径被引量:3
《求实》2012年第5期16-19,共4页雷结斌 胡伯项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载体与方法研究"(SZZB1004)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具有必要性,同时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困境的破解路径在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大众化 困境 破解路径 
我国农村后发式现代化的困境及出路
《农业考古》2012年第3期76-78,共3页雷结斌 胡伯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后发式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0YJA710015)
我国农村人口和土地面积占全国人口和土地面积的大部分,无疑,我国整体的现代化离不开我国农村的现代化。我国农村现代化相对于我国城市现代化以及世界某些发达国家的农村现代化而言,是后发式的现代化。
关键词:农村现代化 农村人口 发式 土地面积 城市现代化 发达国家 
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及启示被引量:2
《教育评论》2012年第1期141-143,共3页雷结斌 陈满生 李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制度变迁对人的发展影响研究"的成果;批准文号10CKS008;南昌大学2011年校级教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昌大教发[2011]15号
实践性是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表现为目标、方向服从和服务于革命的实践,及在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改善民生的实践、劳动和革命斗争的实践、文化学习和体育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它对当代的启示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围绕党...
关键词:中央苏区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性 
我国农村后发式现代化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及政策选择
《特区经济》2011年第9期174-175,共2页雷结斌 胡伯项 陈满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后发式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71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后发式现代化的必要性,阐述了我国农村后发式现代化的理论与现实基础,提出我国农村后发式现代化的政策选择应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关键词:农村后发式现代化 理论与现实基础 政策选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