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维虹

作品数:9被引量:13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聚合物驱吸水剖面剖面驱油效果驱油实验更多>>
发文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石油学报》《内蒙古石油化工》《石油勘探与开发》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规律及返转机理被引量:37
《石油学报》2009年第2期267-270,共4页曹瑞波 韩培慧 侯维虹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科技攻关项目(060114-1)"大庆喇萨杏油层剩余油分布预测及综合挖潜技术研究"资助
利用室内并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及渗流力学的基本定律,对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的剖面返转规律及返转机理的研究表明,油层非均质性是剖面返转的主要原因,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及返转时机提前,低渗透层累积吸液比例下降。在固定渗透率级差条件...
关键词:聚合物驱 吸水剖面 返转时机 返转机理 阻力系数 模拟实验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类型及变化规律被引量:28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第4期96-99,共4页王冬梅 韩大匡 侯维虹 曹瑞波 武力军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大庆喇萨杏油层剩余油分布预测及综合挖潜技术研究"的部分成果(编号为060114-1)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注入剖面变化在注聚初期,其吸水剖面与水驱基本相同,聚合物溶液还是主要进入高渗透层,随着高渗透层渗流阻力的增加,聚合物溶液开始进入低渗透层,注入剖面得到改善。随着低渗透层聚合物溶液的不断进入,其渗流阻力增加,...
关键词:剖面返转 返转规律 返转类型 吸水剖面 
聚合物驱油层吸水剖面变化规律被引量:35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第4期478-482,共5页侯维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研项目"聚合物驱剖面返转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QR/AO/4-2-01)
统计分析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区块油层吸水剖面资料发现,绝大多数井中、低渗透层在注入聚合物溶液体积达0.08~0.2PV时吸水剖面发生返转,低渗透层吸水剖面返转时机先于中渗透层,且在整个聚驱过程中高渗透层仍保持最高的吸水量,...
关键词:吸水剖面返转 返转时机 返转周期 产能系数 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规律及驱油效果实验研究被引量:5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第6期79-81,共3页曹瑞波 侯维虹 张俊霞 王冬梅 
局级课题"聚合物驱剖面返转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属其中一部分研究内容。
聚合物驱油过程中的注入剖面变化是在注聚初期,其吸水剖面与水驱基本相同,聚合物溶液还是主要进入高渗透层,随着高渗透层渗流阻力的增加,聚合物溶液开始进入低渗透层,注入剖面得到改善。随着低渗透层聚合物溶液的不断进入,其渗流阻力增...
关键词:剖面返转 返转规律 吸水剖面 聚合物驱 采收率 
低渗透油层聚合物驱渗透率界限及驱油效果实验研究被引量:38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第5期71-73,共3页曹瑞波 丁志红 刘海龙 侯维虹 刘英杰 卜新刚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聚合物驱的问题,运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室内研究。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油层,当孔隙喉道半径与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之比大于5倍时,注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不会发生堵塞,小于5倍时会出现堵塞。驱油...
关键词:低渗透油层 聚合物驱 渗透率 匹配关系 驱油实验 
通过地层沉积过程进行储集层的精细描述被引量:8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第B11期106-109,共4页侯维虹 渠永宏 张永庆 吕晓光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G1999022507)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萨尔图油田中部北一区断东西块葡Ⅰ油层组的地层沉积过程,发现当地层沉积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时,河道砂体的宽度与厚度、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减少,而保存沉积相的多样性增加,非河道流动单元类型增多,...
关键词:地层沉积过程(基准而升降) 高分辨率层序 储集层属性 
利用吸水指数曲线研究聚驱后油层性质的变化被引量:6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陈志环 侯维虹 刘伟杰 
在研究聚驱过程中的吸水指数变化规律时 ,发现聚驱后油层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岩石孔隙半径增大 ,亲水性增强 ,从而导致流体相对渗透率曲线也发生偏移。同时还研究了吸水指数的变化与油层性质变化的相关性 ,发现注聚井的吸水指数随着...
关键词:吸水指数 孔隙半径 含油饱和度 泥质含量 驱油效率 聚合物驱油 
稠油段油层近井微生物吞吐试验被引量:3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第2期133-134,共2页侯维虹 纪平 张义江 宋辉 姜洪福 
由于稠油段油层原油的粘度高 ,重烃组分所占比例大 ,因此造成采出井采出困难。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菌种对此类油层进行处理 ,在喇嘛甸油田东部过渡带地区稠油段油层 4口井进行吞吐试验 ,并研究了该菌种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降粘...
关键词:微生物 稠油段 粘度 油水流度比 吞吐试验 驱油效果 菌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