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平

作品数:15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雕塑数字化建筑城市雕塑雕塑设计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雕塑》《设计》《建筑与文化》《美术大观》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连理工大学
《雕塑》2020年第S02期82-83,共2页陈惊波 温洋(指导) 赵佳琦 刘海岩(指导) 刘哲 陈鹤升(指导) 黄雅泽 陈健(指导) 樊钟越 朱常容 邓威(指导) 李璐 刘心平(指导) 郭苹 郑淼(指导) 高瀚林 李嘉雯 刘海岸(指导) 魏宇笛 
数字化浮雕综合实验教学研究被引量:1
《装饰》2018年第6期132-133,共2页刘心平 刘海岸 陈鹤升 
2016年人文社科科研专题"校园公共艺术互动化设计策略研究"(编号:DTU16RW115)
本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阐述了数字雕刻技术在浮雕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浮雕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教学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数字雕刻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浮雕实验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浮雕创作的艺术规律,进...
关键词:数字雕刻 浮雕 数字浮雕 
中国当代前卫建筑的公共空间价值多元化
《建筑与文化》2017年第12期204-205,共2页刘心平 温洋 
<校园公共艺术互动化设计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TU16RW115)
公共空间是当代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建筑功能的主要形式,也是建筑文化的延伸与体现。中国当代前卫建筑在建筑公共空间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虽然这些探索引发了建筑界的争议,但是对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公共空间 前卫建筑 空间价值 
公共雕塑设计——《人杰地灵》
《设计》2016年第19期11-11,共1页郑淼 温洋 刘心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UT16RW207]
设计理念: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公共雕塑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与公众心理搭建的情感桥梁和与公众之间的审美和谐的纽带关系,能够带给公众无...
关键词:设计理念 雕塑 可持续发展理论 公众心理 地灵 创新精神 城市化进程 城市面貌 
公共雕塑设计——《韵律之美》
《设计》2016年第17期14-14,共1页郑淼 刘心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UT16RW207;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L13DWJ027
健美的艺术体操舞者挥动彩带飞腾跳跃,形成韵律优美的彩虹空间,七彩的螺旋线条表现了海螺的美妙韵律,衬托了大海的美丽,丰富和灵动了广场和海滨的空间效果,使雕塑与海滨、天空、绿地完美融合,凸显了海洋文化。雕塑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关键词:公共雕塑 形式美感 海洋文化 空间效果 设计尺寸 
浅析社交网络中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
《美术大观》2016年第3期74-74,共1页刘心平 郑淼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化视域下高校校园公共雕塑典型化的虚拟现实平台研究L13DWJ027成果
社交网络已经不再是人们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集发布、展示、交流、反馈于一体的文化交流平台,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也受到社交网络平台的影响,社交网络已经成为雕塑艺术活动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社交网络 雕塑 中国当代艺术 
浅谈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被引量:4
《美术大观》2015年第6期142-143,共2页刘海岸 刘心平 
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分寸的把握、实践性的真正意义、对媒介材料的驾驭。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应注意敢于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欲望、塑造的能力以及表达途径的重要性。
关键词:雕塑创作教学 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 
从形态到空间——雕塑基础教学探析
《美术大观》2015年第6期131-,共1页郑淼 刘心平 
雕塑形态空间变化巨大,传统的雕塑形态已被打破,具象造型逐渐显得边缘化,结合现代科技的形态空间不断增多,使得雕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极其丰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且多样化的新局面。
关键词:雕塑形态 空间 艺术语言 
数字化雕塑离我们有多远——浅析数字化雕塑在中国的发展空间被引量:2
《美术大观》2015年第6期66-67,共2页刘心平 郑淼 
如果在京东或淘宝上搜索"三维打印机"—数字雕塑的成型设备,你会发现种类繁多的三维打印设备,价格从几十万元到几千元不等,同时还有数十种不同类型的三维打印代工服务,而你仅仅需要提供一个10MB左右的数字雕塑文件和一定的工本费,就可...
关键词:三维打印 成型设备 服务系统 淘宝 打印设备 艺术风格 人体写生 手工劳动 滑田友 隋建国 
合而不同的建筑与雕塑联系
《建筑与文化》2015年第4期20-21,共2页温洋 郑淼 刘心平 
建筑与雕塑关联到两个类别的艺术形式。建筑与雕塑的联系可以从直接联系、形式联系、精神与文化上的联系三个层面去理解和研究。这些联系,一方面是来自于建筑与雕塑存在的前提特征,另一方面来自于这两种艺术形式自身的表现特点,这是它...
关键词:建筑 雕塑 联系 功能 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