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元

作品数:63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得名古蜀北伐孙中山误会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杂志》《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中华文化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三星堆发现大古城论何时有“成都”——五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灭古蜀后被引量:5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09-114,共6页李殿元 
近几年,在广汉三星堆、广元昭化相继发现了古蜀国古城,这在《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中都是没有记载的。成都县、成都城的出现是在秦灭古蜀后的公元前311年后"(张)仪与(张)若城成都"之后才有的。在此之前,既然在"成都"的50公里外已有...
关键词:三星堆古城 秦灭古蜀 “成都” 
那些遗失了的远古文献
《兰台世界》2016年第2期123-125,共3页李殿元 
甲骨文是形成于商代的成熟文字,在甲骨文之前,应该还存在远古文献,这在古代的典籍中是有大量记载的。例如《尚书》中的《虞夏书》,《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典籍中记载的《夏书》《夏训》《夏礼》《夏时》《夏令》及《三坟》《五典》《...
关键词:远古文献 古代典籍 彼此和遗失 原因分析 
论神奇的赤水河文化
《文史杂志》2015年第6期26-31,共6页李殿元 
赤水河是一条神奇的河:在它的流域内,有在历史著作中很少记载也缺乏研究的古代国家"鳛";很可能存在还没有被发现的南方丝路古道。赤水河区域有护肝的灵药赶黄草;红军在这里"四渡赤水",毛泽东说这是他的"最得意之笔"。因为赤水河的神奇,...
关键词:赤水河 古鳛国 丝路古道 好酒与好草 四渡赤水 赤水河共识 
论“帝王世系”对历史研究的误导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4期65-69,共5页李殿元 
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几本书所构成的中国古代"帝王世系",作为"大一统"观念的支撑,或者是需要的;但是,由于它不是历史的真实,因此必然对中国的古代历史乃至一些地方区域史的研究造成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给历史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误导。这...
关键词:帝王世系 历史研究 困惑误导 
古蜀国有“成都、新都、广都”这“三都”吗?被引量:4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43-48,共6页李殿元 
《华阳国志》说:"蜀以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号名城。"古蜀历史的研究者因此都认为古蜀国有"三都"。其实,这个"蜀"不能肯定就指古蜀国,当时以"蜀"字作为区域或国家名称的,除了古蜀国,还有秦汉时期的蜀郡、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国。《华...
关键词:蜀有“三都” 古蜀国 蜀郡 蜀汉国 华阳国志 东汉—蜀汉时期 
论“禹是一条虫”的是非及启迪
《文史杂志》2015年第5期55-59,共5页李殿元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他对"禹"的研究,尤其是被人们并不准确概括的关于"禹是一条虫"的论断,在当时遭到了极大的非议,直到如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仍然把这件事当做笑料来谈。"禹是一条虫"即是说,"禹"是动物,它只是一个氏...
关键词:禹是一条虫 学术研究 氏族图腾 氏族首领称号 
论“蜀”为四川专称的历史由来被引量:2
《文史杂志》2015年第4期59-66,共8页李殿元 
"蜀"已被认为是四川专称,而考诸史籍,可知道在秦汉以前,以"蜀"为地名的地方不只一处,而且多在四川之外。四川有古"蜀"国,但这是中原人的他称。殷墟卜辞中有"蜀"字的虽然有几十条,未必然就指的是古蜀国。陈寿撰写《三国志》不得不以曹魏...
关键词:“蜀”之地名 川外有“蜀” 是“汉”非“蜀” 历史误会 “蜀”为川专称 
论“成都”得名研究中古蜀情结与秦文化的纠结——三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灭蜀后被引量:5
《文史杂志》2015年第2期57-61,共5页李殿元 
在今人关于"成都"得名的诸见解中,存在着古蜀情结与秦文化的纠结:最早对"成都"二字作出解释的是乐史,而蜀人并不接受乐史对"成都"的释名;"成都"得名研究中浓厚的乡土情结作祟,使其见解体现得更多的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而是浓厚的古蜀文...
关键词:“成都”得名 学术研究 古蜀情结 秦文化 情感纠结 
论大禹陵“禹穴”之移位
《兰台世界(下旬)》2015年第3期68-69,共2页李殿元 
大禹的葬处被称为"禹穴"。在大禹陵有两处"禹穴":一为大禹陵碑后侧;一为窆石所在地。"禹穴"从窆石所在地改为大禹陵碑后侧是嘉靖三年。笔者认为,之所以要让"禹穴"移位,是为了建造适宜进行高规格进行祭禹祀典的场所。
关键词:大禹陵 两处禹穴 移位原因 祭禹祀典 
从“郫”、“临邛”之名证“成都”得名
《兰台世界(上旬)》2015年第2期108-109,共2页李殿元 
"郫"、"临邛"和"成都"是秦征服古蜀国后最早建立的三个县。"郫"是作为成都的副邑而设立的";临邛"因其在政治、经济、交通诸重要性设立的。"郫"、"临邛"的得名证明,它们与"成都"一样,没有古蜀文化的因素而只有中原文化的因素。
关键词:成都  临邛 名称来历 中原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