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作品数:5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粱中国高粱高粱杂交种穗长中国高梁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农业气象》《作物学报》《东北农业科学》《杂粮作物》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吉林省高粱生产历程、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杂粮作物》2004年第5期292-293,共2页李继洪 高士杰 李淑杰 刘晓辉 李伟 王方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1AA241232)
叙述了吉林省20世纪50~90年代各阶段高粱播种面积、产量、品种等生产情况,并针对高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吉林省高粱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 高粱生产 对策 播种面积 产量 品种 
气候因素与高粱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1
《中国农业气象》1991年第2期19-22,共4页高士杰 王方 
本文依据10多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同一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气候因素与高梁主要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要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差异较大,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及其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关键词:气候因素 高粱 性状 相关分析 
中国高粱穗长的遗传与改良被引量:14
《作物学报》1991年第1期76-78,共3页高士杰 王方 
中国高粱,尤其是北方高粱,穗长比较短,是影响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良中国高粱穗结构,将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本文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中国高粱穗长的遗传特点,供育种工作者改良中国高粱品种时参考。
关键词:中国高梁 双列杂交设计 遗传 改良 
高粱不同类群杂种优势研究被引量:4
《东北农业科学》1982年第3期6-12,共7页王方 张凤昌 
高粱是利用杂种优势时间较早、效果较大的作物之一,自五十年代斯蒂芬斯等人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高粱杂交种后,高粱杂交种迅速被生产上广泛利用,从而使高粱单位面积产量成倍的提高。1960年美国已普及了高梁杂交种,平均亩产达400斤,比推广...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 同类群 南非高粱 中国高粱 雄性不育系 斯蒂芬斯 亨加利高粱 单穗粒重 品种间杂交 基因型差异 
高粱杂交种——“吉杂52号”选育报告
《东北农业科学》1979年第3期22-27,共6页王方 张凤昌 
我院从1959年开始高粱杂交种的选育工作,于1965年、1972年先后选育出吉杂11、吉杂709、吉杂26、吉杂27号等杂交种提供生产推广。这些杂交种一般比当地良种增产20%左右,对促进我省高粱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吉林省常年气温较低,无霜期短...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 选育报告 贪青晚熟 籽粒灌浆 杂交种产量 低温冷害 密度试验 单株粒数 区域试验 选育工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