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熹

作品数:12被引量:11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电影场面调度复杂网络国际电影节文化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艺术》《文艺理论研究》《当代电影》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电影在创造另一种生活——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访谈被引量:2
《电影艺术》2017年第6期133-139,共7页杰瑞米.桑尼奥夫斯基 肖熹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分析了美国电影的特点及其与欧洲电影的区别,并对电影艺术的本质提出了独特的看法,分析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他认为蒙太奇其实来自于文学,而吸引力蒙太奇的发现,其实推动了电影变成商品,而电影艺...
关键词:美国电影 另一种生活 蒙太奇 直觉 
审查美学与博物馆陈列式调度——帕拉杰诺夫与《石榴的颜色》
《电影艺术》2017年第3期116-123,共8页肖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审查与扶持--欧洲电影政策史研究>(批准号:10CC08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重新考察了亚美尼亚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经历的三次被捕入狱经历,以及他与塔可夫斯基的艺术友谊,从审查美学的角度,结合他的代表作《石榴的颜色》被删改的不同版本与细节,对他的"诗电影"风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诗电影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博物馆陈列式场面调度 审查美学 
嘲讽在静默中冷却——罗伊·安德森的荒诞美学被引量:1
《电影艺术》2016年第4期125-131,共7页肖熹 
罗伊·安德森的电影没有核心人物和故事主线,他受到塞萨尔·巴列霍等人的诗歌启发,展现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奈、失意和尴尬,这种嘲讽带有关爱和同情,其他的风格可概括为"绘画式场面调度":固定镜头、长镜头、广角和深焦、小俯拍和透视...
关键词:安德 罗伊 场面调度 电影史 超现实主义 戛纳国际电影节 活着 影评人 德尔沃 国际影坛 
2014年法国电影产业评述被引量:3
《电影艺术》2015年第2期35-40,共6页肖熹 李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戛纳电影节的历史及其文化战略研究"(批准号:14YJC760067)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审查与扶持:欧洲电影政策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0CC081)
无论从票房还是创作来看,法国电影在2014年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黄金时期,本国电影在市场上的份额依然领先并且继续放大,其中法国喜剧、"奶酪动作片"和浪漫婚恋风俗剧成为最受法国观众欢迎的类型,传记片成为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个品牌,...
关键词:电影产业 法国 2009年 黄金时期 婚恋风俗 国际舞台 国际文化 传记片 
电影节作为新的研究对象被引量:36
《电影艺术》2014年第5期108-118,共11页玛莉.德.法尔克 肖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戛纳电影节的历史及其文化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4YJC760067)
本文强调电影节这种文化活动形式的欧洲特性,指出今天的国际电影节体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网络,他结合了文化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把电影节视为全球化空间中的文化节点。
关键词:国际电影节 文化活动 人类学方法 复杂网络 文化研究 社会学 全球化 
失败个体与家族往事——詹姆斯·格雷的电影及其主题被引量:4
《当代电影》2014年第2期155-160,共6页肖熹 
本文介绍了美国独立电影导演詹姆斯·格雷的生平和创作,通过分析他电影中追寻"美国梦"的失败者形象,提出他的电影具备的"酸性类型片"和"家族电影"特征,结合他所处的俄罗斯犹太移民这个族裔文化背景,挖掘他的电影在犹太人"离散叙事"的特...
关键词:詹姆斯·格雷酸性类型片 美国梦的失败者 家族电影 离散叙事 电影等级体制 
《小时代》:倒错性幼稚病与奶嘴电影被引量:28
《电影艺术》2013年第5期5-9,共5页肖熹 李洋 
《小时代》的两种“小”《小时代》的问题不是时代的“小”,而是心理年龄的“小”。这不是说它拍摄了低龄人群的故事,而是说它是用低龄的心态拍摄而成。影片不仅展现一个由青少年群体构成的“低龄化世界”(全片只有一位父辈人物),...
关键词:电影 幼稚 心理年龄 成功人士 “小” 世界观 群体构成 矛盾冲突 
哲学家爱电影
《电影艺术》2013年第2期155-157,共3页肖熹 
法国思想家喜欢谈电影。萨特当年在左翼杂志公开评论电影,梅洛一庞蒂和让一弗朗索瓦·利奥塔都写过电影的哲学论文,罗兰·巴特不但评电影,还在电影中扮演角色,米歇尔-福柯参与剧本创作,把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案件搬上银幕。这个趋势...
关键词:电影现象 哲学家 哲学论文 剧本创作 十九世纪 思想家 法国 利奥塔 
电影的虚假运动被引量:12
《电影艺术》2012年第5期105-110,共6页阿兰·巴迪欧 谭笑晗(译) 肖熹(译) 
巴迪欧从柏拉图出发,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理念(主题)对形式的一种拜访,而电影的运动(分为整体运动、局部运动和艺术语言之间的运动)是虚假的,并非真正的运动;对电影运动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三种评判电影的方式:无差别判断、区别判断和公理性...
关键词:运动 电影 艺术语言 理性判断 柏拉图 
反怀旧--米歇尔·福柯谈电影三篇被引量:20
《电影艺术》2012年第4期123-130,共8页米歇尔·福柯 肖熹 谭笑晗 
这是法国思想家福柯主题接近的三篇重要电影评论,他结合1970年代几部有轰动效应的"怀旧影片"和帕索里尼的纪录片,分析了电影在塑造大众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影评论 福柯 怀旧 轰动效应 70年代 记忆过程 思想家 纪录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