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撼霆

作品数:4被引量:4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生物礁发育模式碳酸盐岩发育南海珠江口盆地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海洋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南海北部陆坡混合沉积地层模式及地震响应特征被引量:8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第S1期88-95,共8页马玉波 吴时国 邢树文 鲁银涛 谷明峰 赵撼霆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219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409308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102042)
混合沉积是指碳酸盐岩与陆源硅质碎屑在沉积上的混合,它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混合沉积分为4种沉积模式:间断混合,相混合,原地混合和源地混合。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的研究,识别了其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台地、碳酸...
关键词:混合沉积 碳酸盐岩 硅质碎屑 中中新世 地层模式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被引量:17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年第1期43-50,共8页赵撼霆 吴时国 马玉波 陈端新 孙启良 张广旭 刘扬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9CB219406)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生长发育的环境。东沙隆起在中新世时期属于浅海环境,远离物源区,温度、盐度和水深适宜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与相对...
关键词:生物礁 相对海平面变化 演化模式 东沙隆起 
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发育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2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第4期59-67,共9页马玉波 吴时国 杜晓慧 鲁银涛 谷明峰 赵撼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9CB219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93084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0012006)
西沙碳酸盐岩建隆自晚渐新世开始发育于西沙隆起之上,层序分析对比和西沙群岛浅部钻井沉积相的研究表明,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可分为灰沙岛相、礁坪相、粘结灰岩相、礁格架相和礁后泻湖相等沉积相带。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具...
关键词:碳酸盐岩建隆 沉积模式 主控因素 相对海平面 西沙群岛 
西沙海区碳酸盐台地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被引量:14
《海洋学报》2010年第4期118-128,共11页马玉波 吴时国 谷明峰 鲁银涛 董冬冬 赵撼霆 
"九七三"项目"南海深水盆地生物礁碳酸盐岩台地成因机理研究"(2009CB21940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创新项目"深海陆源碎屑物质的输运与沉积过程"(KZCX2-YW-2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北部白云海底滑坡的形态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40876032)
随着南海海盆的持续扩张,西沙海区整体沉降,从早中新世起西沙碳酸盐台地开始发育,而且在台地之上生长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礁。通过地震识别认为,西沙海区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顶底强振幅的丘形连续反射、内部弱振幅杂乱反射;碳酸盐台...
关键词:西沙海区 生物礁 碳酸盐台地 深水油气 沉积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