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支刚

作品数:9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主题:找矿前景地质特征岩筒斑岩铜矿床模范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矿床地质》《四川地质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四川盐源模范村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被引量:11
《矿床地质》2006年第3期269-280,共12页李立主 赵支刚 贺金良 杨泽湘 
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观察,结合岩矿鉴定、化学分析、稳定同位素测定、稀土元素分析、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测定、包裹体测温及成分等的研究,表明四川盐源模范村矿床具有典型斑岩铜矿的特征。成岩的多期次构成复式岩体,断裂构造控制的隐爆碎...
关键词:地质学 斑岩铜矿 复式岩株 多期次成矿 隐爆碎裂岩筒 次生富集带 模范村 四川 
再论盐源模范村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被引量:3
《四川地质学报》2005年第4期215-223,共9页李立主 赵支刚 贺金良 杨泽湘 
该矿床具有典型斑岩铜矿特征,成岩的多期次构成复式岩体,断裂构造控制的隐爆碎裂岩筒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沉积场所。多期次成矿,特别是次生富集作用形成达中型规模的Ⅰ号矿体,影响次生富集带发育的F7断裂带起了重要作用。总结出适合本区...
关键词:复式岩株 多期次成矿 隐爆碎裂岩筒 次生富集带 
四川攀西地区铂族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被引量:5
《四川地质学报》2005年第3期141-146,共6页赵支刚 刘俊思 杨大宏 何端臣 杨铸生 葛茂先 
通过分析攀西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初步归纳了铂族金属矿床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了矿产资源富集区,并明确提出了铂族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铂族金属 岩浆演化 成矿系列 
新生代构造抬升与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次生富集作用被引量:6
《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第4期50-54,共5页吴开兴 胡瑞忠 彭建堂 毕献武 赵支刚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101)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03007)
以中国西南“三江”(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地区西范坪铜矿床、玉龙铜矿床和北衙金矿床为例说明了该地区斑岩型铜或金矿床的次生分带特征,概述了青藏高原、滇川西部高原的隆升,以及新生代构造抬升对地表化学风化的影响;指出西范坪铜矿床...
关键词:“三江”地区 斑岩型矿床 次生富集作用 新生代构造抬升 
攀西地区东部玄武岩铜矿的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被引量:10
《四川地质学报》2005年第2期81-85,共5页赵支刚 杨铸生 付芳 
应用“地层岩石—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找矿理论,分析了玄武岩铜矿的成矿条件,阐述了该类矿床的成矿系列,同世界大型玄武岩铜矿类比,提出了找矿远景区。
关键词:玄武岩铜矿 成矿条件 找矿远景 攀西地区东部 
康滇地轴西缘矿床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模式初探被引量:2
《四川地质学报》1993年第1期13-19,共7页赵支刚 
本文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成矿系列理论,对康滇地轴西缘成矿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初步划分出矿床成矿系列并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指出今后找矿的主攻类型。
关键词:主成矿作用 主成矿期 成矿系列 成矿模式 
木里新山铁帽地质特征及其原生铜矿床远景预测
《四川地质学报》1993年第1期28-31,共4页周信国 赵支刚 
木里新山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推覆弧形构造带上的一个穹窿中,地表出露有许多褐铁矿体,规模很大。本文认为这些铁帽由原生铜矿床氧化形成,且与李伍铜矿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类似的矿床地质特征,预测铁帽的下部,可能存在一...
关键词:新山穹窿体 铁帽 原生铜矿床 
康滇古陆铅锌成矿带的划分及其找矿远景
《四川地质学报》1992年第3期220-226,共7页周信国 王邦松 郑朝光 赵支刚 
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康滇古陆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提出包括地轴西缘地区在内的整个康滇古陆可划分三个铅锌成矿带。习称的“东部铅锌成矿带”实为两个各具不同成矿特点的成矿带。论述了西部成矿带的存在。分别指出了三...
关键词:康滇古陆 铅锌成矿带 找矿前景 
盐源铅锌矿区域成矿条件、成因和找矿前景
《四川地质学报》1991年第4期262-268,共7页周信国 赵支刚 
本文根据四川盐源地区所处构造位置及构造演化,结合已有铅锌矿化特征与云南兰坪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对比,认为盐源地区具有与兰坪铅锌矿床相同的控矿因素及成矿地质条件,并提出了盐源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方向及有利地段。
关键词:古岩溶 地下热卤水 构造交汇 成矿预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