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声波

作品数:7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红山文化玉礼器遗址湖熟文化遗址发掘简报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古生物学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东南文化》《边疆考古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方圆之变——试论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造型艺术被引量:1
《边疆考古研究》2018年第1期125-133,共9页陈声波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良渚文化与夏商文明”(项目编号2010SJB780002)研究成果
早在史前时期,中国的玉器文化就已经辉煌灿烂,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与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一北一南,交相辉映。作为史前玉器的典型代表,红山文化不仅具有开创之功,而且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常见的有玉龙...
关键词:红山文化 玉礼器 勾云形器 良渚文化玉器 神人兽面纹 造型艺术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礼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边疆考古研究》2014年第1期89-101,共13页陈声波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良渚文化与夏商文明”(项目编号2010SJB780002)阶段成果
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玉器是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一个亮点,源远流长,绵绵不绝。早在史前时期,中国的玉器文化就已经辉煌灿烂,尤其是以东方沿海一线为核心的新月形地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影响的玉器文化,自北向南,交相辉映,而...
南京郭家山遗址植硅体分析与湖熟文化环境背景被引量:7
《古生物学报》2011年第2期268-274,共7页萧家仪 徐时强 肖霞云 汤惠生 陈声波 韩艳 高亚炜 祁国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67119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资助;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南京师范大学创新团队联合资助
郭家山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距江苏南京城区最近的,较大型的湖熟文化遗址。遗址商代至西周春秋文化层的植硅体分析,揭示出南京地区在商代(约3500—3000aBP)气候偏温、偏湿;西周(或西周早期)(约3000—2800aBP)气候温和湿润;西周战国时期(约2...
关键词:植硅体分析 湖熟文化 环境动力 全新世后期 郭家山遗址 
试论中国史前宗教巫术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
《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第1期56-63,共8页陈声波 
据严文明先生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态由早到晚经历了聚落遗址的发生、扩大与发展,进入到铜石并用时代早期时,聚落遗址开始分化,而到了铜石并用时代晚期,亦即考古上常说的龙山时代,开始出现早期城址。
关键词:聚落形态 铜石并用时代 良诸文化 聚落遗址 史前聚落 红山文化 遗址群 兴隆洼文化 文化面貌 中国新 
安徽巢湖市王乔洞佛教摩崖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2
《东南文化》2008年第6期41-45,I0004,共6页陈声波 李一全 
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巢湖王乔山佛教造像、王乔洞历代题刻,并分析了其时代和部分被毁的原因,为研究南朝至宋代南方石窟造像提供了补充资料。
关键词:安徽巢湖 佛教造像 摩崖题刻 
八角星纹与东海岸文化传统被引量:7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6期56-59,共4页陈声波 
八角星纹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纹饰,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盛行于东海岸文化传统的核心区域,即中国东海岸的太湖地区与海岱地区。八角星纹表达的是一种宗教巫术的观念,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影响深远。
关键词:八角星纹 宗教巫术 东海岸文化传统 
江苏金坛后疁村宋代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2
《东南文化》2008年第3期27-34,共8页李一全 陈声波 
2005年4月对江苏金坛后疁村进行的考古挖掘出土了较多的釉陶片和瓷片,可断定该处为一处宋代遗址,这次挖掘为研究当地两宋时期的历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金坛后醪遗址 两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