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愈炯

作品数:18被引量:10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岩土工程土压力水压力有效应力原理有效应力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地基处理》《矿产勘查》《工程勘察》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有效应力原理在中国的应用实例被引量:2
《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第9期1674-1677,共4页陈愈炯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047002)
简单叙述黄文熙教授和他指导下的一些岩土工程师,从1954年起就开始为有效应力原理应用于实际工程做准备工作并在1959年正式投入应用的情况。以及他们在研究土的工程性质的过程中,依靠有效应力原理提高洞察力,提出新想法和取得新成果的...
关键词:有效应力原理 工程中的应用 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几个疑难土工问题被引量:2
《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第8期107-111,共5页陈愈炯 
简要介绍了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几个疑难土工问题,分别为首次采用红土筑坝问题;河边基坑地下水位的降低问题;软土层在开挖期间产生的特殊固结问题;水中填土坝低密度填土的孔隙压力消散问题。同时叙述了克服这些难题所采取的办法。从这些工...
关键词:疑难土工问题 筑坝新土料 降低河边土层的地下水位 软黏土的固结 水中填土坝孔隙压力的消散 
黏性土渠道边坡的形成方式对滑坡的影响被引量:2
《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第5期988-990,共3页陈愈炯 边京红 
黏性土渠道的运行期,挖方边坡比填方边坡更容易发生滑坡。土的密度愈大,开挖愈深,则挖方渠道边坡在运用过程中膨胀和强度降低愈多,其失稳的可能性就愈大。膨胀土加剧了强度降低的幅度。开裂硬黏土既加快强度降低的速度又加大软化区域。...
关键词:挖方边坡 长期稳定性 膨胀土 开裂硬黏土 分散性黏土 
孔隙压力的类别及其叠加被引量:2
《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第5期954-956,共3页陈愈炯 
Terzaghi有效应力公式中的孔隙压力既指入渗引起的或外荷重引起的孔隙压力,也指两类孔隙压力之综合影响。入渗引起的孔隙压力由电拟试验确定,外荷重引起的孔隙压力起始值可用三轴试验测得。两类孔隙压力的叠加法则取决于孔隙压力的类别...
关键词:入渗引起的孔隙压力 外荷重引起的孔隙压力 孔隙压力的叠加 
有效应力原理对饱和黏土的适用性被引量:7
《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第6期985-988,共4页陈愈炯 
简要叙述了国外学者已证明有效应力原理适用于饱和黏土的早期的试验研究工作,虽然他们的结论不同于国内的研究人员在近年来取得的结论。新的结论是:由于黏土颗粒周围的结合水的微观作用,有效应力原理并不适用于黏土。为此,笔者提出少量...
关键词:有效应力 饱和黏土 结合水 
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应力应变分析”一文的讨论之讨论被引量:3
《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第7期1150-1150,共1页陈愈炯 
土石坝应力应变分析的目的之一是估算坝坡的抗滑稳定性。比较流行的方法是计算坝体滑动面上的剪应力水平s的平均值,其倒数就是安全因数。这种方法算出的安全因数虽然与极限平衡法算出的安全因数并不完全相同,但比较接近,而且是协调的。
关键词:应力应变分析 心墙土石坝 沥青混凝土 安全因数 抗滑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 应力水平 平均值 
工程实践中发现的几个土工问题被引量:1
《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第3期103-107,共5页陈愈炯 
在简略介绍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的几个土工问题后,叙述了这些问题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进行这类工作的体会。这几个问题是:土坝护坡的隆起;输水洞壁的黏结物;土坝灌浆和(三轴)试样在卸荷时的体缩。
关键词:岩土新问题 岩土工程研究方法 对岩土工程师的要求 
对压密灌浆的评价被引量:1
《矿产勘查》2004年第5期10-11,共2页陈愈炯 
关键词:压密灌浆 非饱和粘土 标贯试验 注浆 土体 孔隙压力 总应力 灌浆压力 岩土工程师 软土 
岩土工程中有限单元法的功能和局限性
《地基处理》2000年第3期102-103,共2页陈愈炯 
关键词:岩土工程 有限单元法 功能 局限性 
总强度指标的测定和应用被引量:8
《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第4期32-34,41,共4页陈愈炯 
在我国岩土工程实践中,工程师们对以下3个问题一直有争论:1)在采用总应力法确定粘性土土体的抗剪强度时,如何正确选择抗剪强度指标;2)在试验室如何正确测定不排水强度指标;3)在根据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确定土体抗剪强度时,...
关键词:总强度指标 选用准则 测定方法 土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