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栋梁

作品数:7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同化高通量植株植物光合作用再生稻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植物生理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水稻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高温对籽粒形态和充实的影响及其与粒重的关系
《作物学报》2025年第5期1347-1362,共16页王梦宁 谢可冉 高逖 王飞 任孝俭 熊栋梁 黄见良 彭少兵 崔克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1541);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1)资助。
以热敏感型品种两优培九(LYPJ)和晶两优华占(JLYHZ)、耐热型品种汕优63(SY63)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常温和高温2种温度处理,探究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高温对穗分化期颖花和籽粒大小、灌浆期籽粒充实的影响及其与粒重...
关键词:水稻 幼穗分化期-抽穗期高温 粒重 籽粒形态 籽粒充实 颖花细胞分裂素含量 
再生稻稻米品质研究进展
《中国水稻科学》2025年第1期33-46,共14页肖无为 朱辰光 王飞 熊栋梁 黄见良 彭少兵 崔克辉 
湖北省乡村振兴科技示范项目(2024BBB102);“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D2301000);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ARS-01)。
再生稻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种植模式,对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生长环境以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同,导致头季和再生季稻米品质有显著差异,再生季稻米品质通常优于头季稻米。再生...
关键词:再生稻 稻米品质 再生特性 温度 栽培措施 
不同施氮量和剪穗处理下水稻源库特征对稻田CH_(4)排放的协同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年第9期2166-2173,共8页黄宇晴 任孝俭 张青爽 周继永 熊栋梁 崔克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21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300600)。
为阐明水稻植株源、库特征与稻田CH_(4)排放间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N(不施氮)、150N(S_(0))(施氮量150 kg·hm^(−2),不剪穗)、210N(施氮量210 kg·hm^(−2))3个氮肥处理,并在150N处理下设置剪半穗处理,测定稻田CH_(4)排放、根系分泌...
关键词:稻田 CH_(4)排放 施氮量 剪穗 源库特征 根系分泌物 
6种木兰科植物叶片气孔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
《西部林业科学》2022年第2期57-65,共9页李依蓉 熊栋梁 王容 焦亚冰 刘梦菂 于可心 郭旭晨 时培建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500402)。
为研究气孔在具有层级网状叶脉的叶片表面的空间分布模式,选择了6种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叶片,沿着叶片宽度轴上(即垂直于叶片长度方向最大叶片宽度所在的直线)自叶缘到叶脉处选择3个位置,采用重复性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这些位...
关键词:维管束鞘延伸 叶脉网络 重复性点格局分析 空间排斥 气孔中心 木兰科 
短花药野生稻(Oryza brachyantha)AQP家族的全基因组序列鉴定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1
《分子植物育种》2020年第14期4515-4522,共8页刘思成 张作林 赵如飞 熊栋梁 黄见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620)资助。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介导植物各组织间水分转运,参与植物体内物质跨膜转运,在植物各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短花药野生稻作为一种具有优良性状的野生稻,其AQP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还尚未了解透彻。为此,本研究鉴定了39个短...
关键词:短花药野生稻 AQP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叶肉导度的组成、大小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被引量:20
《植物生理学报》2013年第11期1143-1154,共12页李勇 彭少兵 黄见良 熊栋梁 刘茜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24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PY107和2012SC13)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大气中的CO2需要克服气孔和叶肉细胞等阻力传输到羧化位点。CO2从气孔下腔传输到羧化位点的阻力称为叶肉阻力,其倒数即为叶肉导度。近十年内,叶肉导度已经成为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
关键词:光合作用 叶肉导度 细胞壁厚度 水通道蛋白 叶绿体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5期154-154,共1页熊栋梁 耿存娟 鲁荣浩 
研究单晚稻冬闲田种植油菜,结果表明:冬闲田油菜产量可达3 480kg/hm2,能为农民增收15 085.65元/hm2。因此,稻区冬油菜种植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耕种方式。
关键词:稻区 冬闲田 油菜 经济效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