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锦林

作品数:15被引量:5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中医药疗法张学文教授中风毒瘀水瘀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中医急症》《湖南中医杂志》《现代中医药》《医学与哲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脑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被引量:2
《现代中医药》1996年第6期32-34,共3页申锦林 
总结十余年国内各地治疗脑瘤的经验,认为瘀瘀水停、肝风内动、正气亏虚为脑瘤之病机关键,因此,活血化痰是其治疗大法,再视症兼以熄风止痉,或益气养阴。
关键词:脑瘤 活血化瘀 熄风止痉 中医药疗法 
近十余年中药治疗痫证的概况与展望
《陕西中医函授》1996年第1期36-38,共3页申锦林 张学文 陶根鱼 李军 
痫证又俗称“癫痫”,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其患病率约为4%,一年发病率为35‰,近期缓解率为45.8%。国外报导10年以上缓解率为11%。中医药治疗痫病已有悠久历史,而近十年在防治痫证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
关键词:痫证 中医药疗法 实验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浅析被引量:10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19-20,共2页申锦林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是以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认为邪郁化毒,气血随之壅盛为“毒瘀”形成之始动环节;痰瘀同病,互相兼杂是痰浊或瘀血为病发展的病理结果;气化失司,血流不利则为水是...
关键词:毒瘀 痰瘀 水瘀 医案医话 张学文 
复制中风动物模型之我见
《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7期367-368,共2页申锦林 
复制中风动物模型之我见陕西中医学院脑病专业92级研究生(712083)申锦林目前,中医学研究中风之实验,其动物模型都是借鉴或搬用现代医学脑血管病模型,有益于中药新药之药效学研究,然有悖于对中风证候的本质研究。笔者认为...
关键词:中风 动物模型 中医药研究 中国医药学 
张学文教授治疗热病急症经验之一——毒瘀被引量:11
《中国中医急症》1995年第3期127-129,共3页申锦林 于为民 
张学文教授认为热病急症多为六淫化毒,毒灼气血为瘀,毒瘀交挟为外感热病急症之病机;正邪相拒、气血壅盛为邪之化火成毒之始因;邪遏阳气,阻遏气机,灼津耗血为瘀为毒;血气败坏为毒瘀交挟之结果,可见于卫气营血之不同病理阶段,清热解毒、...
关键词:急症 热病 毒瘀 中医药疗法 名医类案 张学文 
癫痫灵对马桑内脂到大鼠癫痫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河南中医》1995年第3期155-156,共2页申锦林 
该实验报告了癫痫灵口服液对马桑内脂(CL)所致癫痫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并与苯巴比妥作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癫痫大鼠明显地存在“血瘀”状态;癫痫灵口服液能显著地降低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并有抗痫作用,能...
关键词:癫痫灵 大鼠 药理学 癫痫 病理学 马桑内脂 
脑脏气血津液阴阳之我见被引量:4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19-21,共3页申锦林 于为民 
笔者以脑应为脏立论,认为其物质基础是精、髓、气血津液,并以之维持脑之阴阳平衡。脑之阴阳失调是脑病之关键,从而提出脑阴、脑阳、脑气、脑血等的生理病理学基础及其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脑脏 气血津液 阴阳 脑病 
张学文教授论中风痴呆证治被引量:4
《陕西中医》1995年第3期118-120,共3页申锦林 于为民 
中风痴呆是当今世界医学面临的新挑战,据国内初步统计约有30%左右的中风患者在中风后出现智能减退。中风痴呆不仅给病人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对中风痴呆的治疗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风 中风痴呆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建立中风证候模型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3
《中国中医急症》1995年第2期79-81,共3页申锦林 
日前中风之实验研究所复制动物模型都是借用西医学之疾病模型,虽有益于验证疗效,阐明药效,然有悖于医学理论思维,不利于对其本质的探讨.当务之急须建立具有中医特色又能与西医学有某些接轨处的中风证候模型.其根本途径是坚持以中医基本...
关键词:中风 证候 动物模型 
从心脑主神明之争谈中医脑病学的发展
《陕西中医函授》1994年第6期11-13,共3页潘龙 申锦林 曹彩霞 
综合中医学心脑孰主神明之争论概况,认为心主神明论受当时哲学思想及科学水平所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当今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心脑共主神论其实质还是倾向了脑主神明;脑主神明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给现代中医脑病学带...
关键词:中医学   神明主宰 中医理论 脑疾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