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华

作品数:10被引量:4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喉科用药特色名医经验治未病疑难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针灸》《江西中医药》《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北京中医药》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针灸与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10
《中国针灸》2010年第8期630-632,共3页范新华 丁亚南 常向辉 欧阳喻璐 谢强 
2009年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C09A115
目的:比较转移兴奋灶针灸疗法与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转移兴奋灶针灸疗法,穴取涌泉(泻法,手法稍重)、听宫、听会、耳门,同时配合艾条热敏化悬灸涌泉穴;对照...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针灸疗法 针灸效应  涌泉 
转移兴奋灶针灸法治疗暴聋机理探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第10期58-58,共1页丁亚南 范新华 谢强 常向辉 
2009年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编号:YC09A115
谢强教授擅长应用转移兴奋灶针灸疗法治疗暴聋,本文主要是对转移兴奋灶针灸疗法治疗暴聋的机理进行探讨,是对传统的针灸治疗的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转移兴奋灶针灸疗法 暴聋 谢强 
谢强针刺咽安穴经验治疗慢性扁桃体炎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7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年第5期42-43,共2页周珊玲 范新华 谢强 陈丹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8A076)
目的:比较针刺咽安穴为主与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咽安穴为主治疗,主穴:咽安;配穴:上廉泉、合谷、三阴交。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
关键词:慢性扁桃体炎 针刺疗法 咽安穴 谢强 
谢强升阳祛霾针灸法治疗慢性鼻炎的经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第5期205-205,共1页黄时金 范新华 谢强 欧阳喻璐 
升阳祛霾针灸法是谢强教授所倡导,善用于治疗慢性鼻炎。老师认为慢性鼻炎多为阴霾蒙蔽清窍,"邪害空窍"所致,治疗应以"升阳祛霾"、"久塞其空"为法则,正所谓"红日当空,阴霾自散。"顽疾可去。气虚阴霾蒙蔽清窍,治以益气升阳、化痰祛霾、温...
关键词:谢强 升阳祛霾针灸法 慢性鼻炎 
谢强喉科用药特色被引量:11
《江苏中医药》2010年第1期19-19,共1页常向辉 范新华 谢强 
谢强教授系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两省名中医,临证近40年.精研经典.归纳诸家.总结形成了独特的喉科用药特色.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喉科疾病 投药和剂量 名医经验 
谢强教授喉科用药特色被引量:5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43-44,共2页范新华 袁敏芳 谢强 
谢强教授在近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精研经典,归纳诸家,总结出喉科用药特色,即:一个核心(养阴护阳);两个原则(补而不滞,攻而不过);三个方面(化瘀散结利喉,理气化痰利喉,善用引经药)。
关键词:喉科 中药 特色 谢强 
谢强刺营微创疗法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介绍被引量:3
《江苏中医药》2009年第8期6-6,共1页范新华 王鹏 
谢强教授系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临证近40年。他临床擅用刺营微创疗法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顽固性口腔溃疡 刺营 名医经验 
何晓晖从胃治疗疑难性咽病验案三则
《江西中医药》2009年第5期5-6,共2页范新华 艾瑛 陈玲 
何晓晖教授根据《灵枢.胀论》"胃之五窍"理论,常常从调理胃入手,治疗咽门、贲门、幽门、兰门、魄门的功能紊乱性疾病和器质性病变,常常获得满意的疗效。本文介绍何师从胃治愈的3例难治性咽病病案,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何晓晖  疑难性咽病 临床经验 
谢强论治未病被引量:7
《北京中医药》2009年第4期265-266,317,共3页范新华 陶波 肖永涛 谢强 
"治未病"源自《内经》,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防治思想。谢强教授在其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精研经典,归纳诸家,总结形成了独特的治未病观,即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两个原则(和阴阳、调脏腑)、三个阶段(未病摄生、已病早治、初愈康复)、四...
关键词:谢强 治未病 和阴阳 调脏腑 老中医经验 
谢强教授论治未病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范新华 陶波 肖永涛 谢强 
治未病思想源自《内经》,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防治思想。谢强教授在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精研经典,归纳诸家,总结形成了独到的治未病观,即:一个核心(平衡阴阳)、两个原则(和阴阳、调脏腑)、三个阶段(未病摄生、已病早治、初愈康复)、...
关键词:治未病 中医学 谢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