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

作品数:8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急性冠脉综合征TOLL样受体4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新医学》《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分子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4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年第6期653-656,714,共5页陈劲松 刘运阳 曾高峰 刘访遥 黄冰 袁慧英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分子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7例CHF患者(病例组)和同期109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核转录因子kappa B(NF-...
关键词:TOLL样受体4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预后 
血浆hs-CRP、vWF及其裂解酶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被引量:6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第3期227-230,共4页陈劲松 匡希斌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探讨它们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UAP组和AMI组(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的关系被引量:3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年第9期662-664,共3页陈劲松 匡希斌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ACS分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其中UAP17例,AMI17例,分别于急性期(入院后即刻)和恢复期(4周)采血;稳定型心绞痛(SAP)...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yon Willebrand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2期118-121,共4页陈劲松 匡希斌 陈海燕 陈琳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vWF-c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7...
关键词: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子宫肉瘤临床与预后分析——附45例报告
《新医学》2007年第2期95-97,共3页李华淑 刘伏香 陈劲松 
目的:总结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45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诊断、治疗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子宫肉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76%),其次为下腹痛、...
关键词:子宫肉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诊断 误诊 预后 
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结合的低密度脂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4期283-286,共4页严鹏科 刘康桐 阮长耿 蒋佩 陈劲松 匡希斌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1JJY214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JJ3060)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的水平变化,探索sTM参与或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收集正常人、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
关键词:凝血酶调节蛋白 可溶性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综合症 
血清炎性标志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危险分层作用的研究进展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3期265-267,共3页陈劲松 匡希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及心源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冠状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闭塞是ACS的发病...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炎性标志物 粥样斑块 危险分层 ACS 血清 破裂 参与 共识 重要作用 
QT离散度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贺巧云 匡希斌 朱翔 陈劲松 蒋娜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h。应用QT离散度(QTd)的减少评价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前及后2h做心电图并计算QTd、QTcd的值,根据溶栓后QTd值变化分为QTd未减少仍>70ms组,QTd减少但在60-70m...
关键词: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 尿激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