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兰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蚕豆春蚕豆栽培数量性状春小麦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种子》《作物杂志》《遗传》《青海农林科技》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春蚕豆新品种“青海10号”
《青海农林科技》1999年第3期40-40,共1页刘洋 袁名宜 熊国富 刘玉皎 张佩兰 
青海10 号以青海3 号为母体,马牙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5 —1996 年省旱地蚕豆品系区域试验中,比对照马牙平均增产109 % ;在1996 —1997 年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马牙平均增产141 % 。低、中位山旱...
关键词:蚕豆 青海10号 选育 
蚕豆(vicia faba L.)杂种F_2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5
《青海农林科技》1998年第2期8-10,共3页刘洋 张佩兰 袁名宜 孙海宁 
对5个蚕豆杂交组合F2代群体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变异研究结要表明:不同组合的性状平均表现有较大差异,唯单株粒重的超高亲表现一致。株高、百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小;有效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
关键词:蚕豆 杂交育种 数量性状 遗传变异 
春蚕豆青海9号原始群体的遗传变异及其原种繁育初探被引量:1
《种子》1998年第2期27-29,共3页袁名宜 刘玉皎 熊国富 刘洋 张佩兰 
本文采用方差分析法,估计了春蚕豆新品种青海9号原始群体中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青海9号原始群体中仍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单株实荚数、粒数、有效分枝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达10%以上;百粒重和株高的遗传力较...
关键词:蚕豆 原始群体 遗传变异 原种繁育 青海9号 
蚕豆品种混杂与选种问题的初步研究
《青海农林科技》1997年第2期52-55,共4页张佩兰 刘洋 袁名宜 高世恭 
本文对青海3号和马牙蚕豆不同留种方式的产量、籽粒变异和田间杂异株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粒选与本粒选籽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粒选籽种后代的百粒重一般高于未位选的,青海3号粒选的百粒重为170g以上,末粒选的低于170g,...
关键词:蚕豆 品种 混杂退化 选种 
春蚕豆青海9号及栽培技术被引量:2
《作物杂志》1997年第3期23-23,共1页张佩兰 袁名宜 刘洋 
春蚕豆青海9号及栽培技术张佩兰袁名宜刘洋(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西宁810016)青海9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以拉萨1号为母本,英国17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大粒蚕豆新品种。199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关键词:蚕豆 青海9号 栽培 
蚕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主成份和数量分类被引量:10
《遗传》1997年第5期14-16,共3页袁名宜 孙海宁 张佩兰 刘洋 熊国富 
对50个蚕豆品种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主成份分析,初步提出了评选蚕豆品种的遗传主成份标准,并筛选出18个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品种。测定了50个蚕豆品种的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大小,将50个蚕豆品种聚类为2群、3类、9...
关键词:蚕豆 遗传主成份 数量性状 数量分类 
蚕豆新品种青海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青海农林科技》1996年第3期23-23,共1页袁名宜 孙海宁 张佩兰 刘洋 
蚕豆新品种青海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袁名宜,孙海宁,张佩兰,刘洋(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9号蚕豆是青海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以拉萨1号为母本,英国17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蚕豆 新品种 青海9号 特征特性 栽培 
春小麦籽粒产量构成三要素的效应变化被引量:1
《青海农林科技》1995年第3期1-7,共7页王志伟 马晓岗 蒋福祯 张佩兰 
在探索小麦高产形成途径时,无论是过去或现在,国内国外,在不断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历史过程中,谋求改进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三者的乘积变大,以获得高额籽粒产量为最终目标。自60年代至今,我省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以单位面...
关键词:成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小麦 
在CSYS系统中利用欧氏距离确定权重的方法初探被引量:1
《青海农林科技》1994年第2期7-12,共6页马晓岗 陈维翰 蒋福祯 黄坚 张佩兰 余青兰 熊国富 
作物生产管理中,不同的目标对同一措施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本文从春小麦生产管理优化决策系统(CSYS)的计算机建模实践出发,针对不同产量指标与各项栽培措施的相关性,在最终给出多目标函数模型优化结果...
关键词:春小麦 生产决策系统 目标 权重 
作物生产计算机摸拟技术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简介
《青海农林科技》1993年第3期47-49,共3页马晓岗 黄坚 蒋福祯 张佩兰 余青兰 
“七五”期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作物生产计算机模拟系统主要有四种类型,与国外系统相比,国内各系统具有实际运用的价值,但由于大多是建立在经验模型基础之上,而很少是建立住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基础之上,因而解释机理和预洲功能较差。作物...
关键词:作物 栽培 计算机 现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