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利

作品数:10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谐社会消解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导刊》《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理论》更多>>
所获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精准扶贫视域下产业扶贫模式的特征、问题与对策——基于陕南产业扶贫的调查被引量:7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6-11,共6页马艳利 杨建科 袁景衡 冯明放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南失地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研究"(2015D0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部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3BJY034);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治理视野下政府干预土地流转的模式创新研究"(2017KRM143)
产业扶贫是贯彻精准扶贫战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陕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有政府主导下的生态养殖业、绿色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其具有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农户生产为主体,多种经营方式为路径等特征。经过近几年扶贫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模式 现状 对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及消解
《学理论》2013年第27期41-42,共2页马艳利 
2012年度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部分研究内容(12ZX98)
从现实出发,分析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难,突破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瓶颈,以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占领社会意识领域的阵地;以实践的方式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认同感、需要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现实困境 消解 
吕海寰“联合结盟、主权至上”的爱国理念
《兰台世界(上旬)》2013年第12期155-156,共2页马艳利 
吕海寰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长期任职于总理衙门和兵部,对于时局的变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出任德国及荷兰公使时,提出了联合结盟的外交思想。
关键词:吕海寰 外交 主权利益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困境及消解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第15期8-10,共3页马艳利 
2012年度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依据研究"(编号:12ZX98)部分成果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件精神。从现实出发,分析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难,突破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瓶颈,以新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困境破解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考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5期33-35,共3页马艳利 
和谐社会是各种关系相对协调的社会状态,是不断消解矛盾和减少冲突的动态过程。只有每个人在尽可能的实现自己的需要、价值不断满足的前提下,社会才会呈现出一种相对和谐和矛盾相对减少的状态。需要社会不断的去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来实...
关键词:构建 和谐社会 新思考 
论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学理论》2012年第10期12-13,共2页马艳利 
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出发,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简述新时期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指出大众化不仅仅体现在理论、语言方式宣传上,而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相结合,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途径 
基于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下的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
《开发研究》2011年第6期66-70,共5页杨旸 马艳利 袁景衡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媒体议论的热点。我们试图从国民收入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特征,提出如何利用国民收入分配原理对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公进行有效的政策调节。
关键词:国民收入 分配政策 调节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11年第17期206-207,共2页马艳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时效性 研究 
弘扬科学精神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0期171-172,共2页马艳利 
从对科学精神的人文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科学精神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在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弘扬科学精神,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进...
关键词:科学精神 和谐社会 发展 
后现代人学观反思
《文教资料》2007年第9期109-110,共2页马艳利 
以福柯、德里达、里奥塔德、罗蒂及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家站在后现代视野中,高举反形而上学、反主客二元论、反人类中心主义旗帜对于后现代文明提出前所未有的反省、批判与控诉,其人学理论是后现代思潮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 人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