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一

作品数:11被引量:5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强化传热不凝气滴状冷凝蒸汽冷凝微通道更多>>
发文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过程工程学报》《化工学报》《制冷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通道内蒸汽冷凝摩擦压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制冷学报》2010年第5期24-28,共5页宋天一 John W Rose 马学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50776012)资助项目~~
通过实验测定了水蒸汽和FC-72在微通道内部的冷凝摩擦压降并与文献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微通道由在铝块上的6条1mm×1.5mm平行矩形槽道组成,槽道间距为1.5mm。水蒸汽和FC-72的质量通量范围分别为80~200kg/(m2.s)和140~750kg/(m2.s...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 微通道冷凝 摩擦压降 模型预测 
平行多微通道入口突缩压降系数的实验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第7期1219-1222,共4页宋天一 YU Guang-Xu WANG Hua-Sheng ROSE John W 马学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77601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No.NCET-05-0280)
本文实验研究了平行多微通道入口处的特殊突缩结构所引起的单相气体流动压力损失。通过测定压缩空气流经通道入口前后的温度、压力和流量,得到了压力损失系数与单个微通道内流体Re数(3100~19000范围内)之间的关系式,与相关文献结果对...
关键词:平行多微通道 突缩压降 单相气体流动 压力损失系数 
蒸汽冷凝过程的分子团聚模型及其对不凝性气体影响传热性能的解释被引量:4
《物理学报》2010年第9期6014-6021,共8页兰忠 王爱丽 马学虎 彭本利 宋天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批准号:5090600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基金(批准号:200801411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776012)资助的课题~~
根据相变过程的微观物理机理和热力学特性,提出了冷凝传热过程中,近壁面蒸汽分子经由团聚阶段进而冷凝成宏观液滴的物理模型.并将团聚体分布与滴状冷凝传热性能相联系,从而研究不凝性气体对滴状冷凝传热过程的影响.在改进的Dillmann和Me...
关键词:滴状冷凝 团簇 不凝气 
初始冷凝液滴尺寸分布的分子团聚模型被引量:5
《化工学报》2010年第4期839-843,共5页宋天一 兰忠 马学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6012;5090600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NCET-05-0280)~~
Initial dropwise condensation of moist air on a hydrophobic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high speed camera and a microscope.The transient initial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growt...
关键词:初始滴状冷凝 尺寸分布 分子团聚 
分子自组装膜表面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的研究被引量:1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第12期2088-2090,共3页马学虎 李晓楠 兰忠 宋天一 周兴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67607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No.NCET-05-0280)
本文以不同处理工艺制备十八烷基硫醇自组装膜,研究制备的表面上蒸气冷凝传热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的成膜温度,可以实现膜表面上水蒸气冷凝形态从膜状到滴状的过渡。并研究了该表面上滴膜共存状态下的冷凝传热特性,表明过渡状冷凝传热随...
关键词:分子自组装膜 冷凝形态 滴膜共存 成膜温度 
冷凝液运动行为强化含有不凝气的蒸汽冷凝过程研究被引量:8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年第5期740-746,共7页周兴东 马学虎 兰忠 宋天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6005;59906002)
基于场协同机制,对强化含有不凝气体的蒸汽冷凝过程的速度场与浓度梯度场协同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利用冷凝液动态行为所产生的气液界面效应来强化混合蒸汽冷凝传热特性新思路。为进一步验证界面效应对气相传质扩散过程的影响,在不...
关键词:液滴运动 场协同 不凝气 气液界面效应 强化传热 
滴状冷凝强化含不凝气的蒸气冷凝传热机制被引量:22
《化工学报》2007年第7期1619-1625,共7页周兴东 马学虎 兰忠 宋天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6005;59906002)~~
为了深入考察滴状冷凝强化混合蒸气冷凝传热传质过程的作用机制,在竖直表面上设计了完全滴状(DWC)、没有液滴向下脱落运动的条形分割滴膜共存(DFC)和膜状(FWC)3种冷凝形态的实验表面。对纯蒸气及含不凝气蒸气的冷凝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滴状冷凝 滴膜共存 不凝气 强化传热 界面效应 
分割表面对蒸汽滴状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过程工程学报》2007年第3期472-475,共4页马学虎 宋天一 兰忠 周兴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9906002;5037600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32130)
实验测定了相同操作条件下涂层表面1:1分割前后水蒸汽冷凝传热通量与表面过冷度的关系,对分割表面上滴膜共存冷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割表面上滴膜共存时的热通量比全部为滴状和膜状冷凝表面热通量的平均值大,且其差值随处理表面上...
关键词:滴膜共存冷凝 界面效应 分割表面 强化传热 
滴状冷凝中液滴的脉动规律及分形分布模型中相邻两代液滴半径比参数被引量:9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年第1期100-105,共6页兰忠 马学虎 周兴东 宋天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6005;59906002)
分析研究了滴状冷凝实验过程中液滴的随机运动行为以及液滴分布的分形特征,发现液滴的运动和分布与接触角及接触角滞后有关。得到了液滴分形分布模型中相邻两代液滴半径比与接触角滞后的关系式,该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实验结...
关键词:滴状冷凝 分形分布 脉动 半径比 
过渡状冷凝传热模型被引量:1
《化工学报》2006年第11期2536-2542,共7页兰忠 马学虎 周兴东 宋天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6005;59906002).~~
引入沟流级别的概念解释过渡状冷凝形态的形成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过渡状冷凝传热表示为通过滴状区与沟流区上的传热之和,建立了反映界面效应影响的过渡状冷凝传热模型.设计了人工形成沟流形态的冷凝表面,其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
关键词:过渡状冷凝 沟流 液固界面效应 表面自由能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