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凯

作品数:6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进气道BUMP气动特性进气道设计总压恢复系数更多>>
发文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航空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航空动力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战斗机大迎角/过失速机动下的进气道气动特性被引量:3
《航空学报》2020年第6期238-245,共8页向欢 杨应凯 谢锦睿 吴永胜 
为掌握战斗机在大迎角和过失速机动飞行时进气道的稳、动态气动特性,采用基于动态嵌套网格的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URANS)方程和大迎角风洞试验方法对某战斗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大迎角和过失速机动飞行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关键词:进气道 动态嵌套网格 大迎角稳态 过失速机动 相关性分析 迟滞效应 
飞机快速俯仰机动下Bump进气道的动态特性研究被引量:4
《实验流体力学》2013年第6期39-42,共4页杨应凯 
对两侧Bump进气道进行了动态特性风洞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飞机做俯仰机动时,进气道相关性能参数随着时间作周期性变化;迎角α>10°时,上仰过程中,进道总压恢复系数σ、出口总压综合畸变W、出口总压周向畸变Δσ0降低,下俯过程中则升高,...
关键词:进气道动态特性 Bump进气道  发匹配 流场畸变 
双锥Bump压缩面设计及气动特性被引量:8
《航空动力学报》2013年第1期82-89,共8页王龙 钟易成 吴晴 杨应凯 
成都飞机设计所联合基金
采用反设计方法研究双锥Bump压缩面设计技术,该方法实质是融合运动间断边界在运动网格条件下对轴对称欧拉方程组求解.为避免激波捕获法对激波型面位置求解误差,应用计算域分块的方法预估第2道激波,在此基础上采用流线追踪法生成Bump压缩...
关键词:Bump进气道 运动间断边界算法 反设计方法 运动间断拟合 计算流体力学 
基于IPO的进气道扩压器电磁散射计算方法被引量: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438-444,共7页王龙 钟易成 杨应凯 安峰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联合基金资助项目
进气道RCS目标特性在整个飞机中占有较大比例,但作为电大尺寸腔体,其RCS特性评估与外机身相比有其固有困难。本文研究了适合于任意腔体RCS评估的迭代物理光学算法,该方法基于磁场积分方程属于高频算法范畴,可以较精确地计算出进气道金...
关键词:进气道 S弯扩压器 电磁散射 迭代物理光学法 
枭龙飞机Bump进气道设计被引量: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449-452,共4页杨应凯 
对枭龙飞机先进的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Bump)的设计和风洞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枭龙飞机Bump进气道性能优异,总压恢复系数高,与斜板进气道比,σ提高0.02-0.04;综合畸变指数低,满足进/发匹配要求;并且取消了附面层隔道和放气门系...
关键词:Bump进气道 总压恢复系数 综合畸变指数 进/发匹配 
Bump进气道设计与试验研究被引量:26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7年第3期336-338,350,共4页杨应凯 
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号:01A11003)
对一种先进的无隔道超音速进气道(Bump或者DSI)进行了设计方法和风洞试验研究。研究表明:Bump进气道性能优异,并且取消了传统的超音速战斗机进气道设计中的附面层隔道、泄放系统和旁路系统,使得飞机阻力小、重量轻、可靠性高。Bump进气...
关键词:Bump进气道 DSI技术 进/发匹配 综合畸变指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