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公

作品数:53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国防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邓小平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党史与党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理论与当代》《领导之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划时代意义
《理论建设》2011年第6期52-57,共6页林建公 
中国共产党在90年前的旧中国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中国共产党是在世情国情剧烈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并引领思想风向,经过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才得以成立,并日渐壮大成熟,从此走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诞生 中国化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被引量:1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4-20,共7页林建公 
唯物史观要求中国人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立场,充分发挥与工农相结合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胜利。学习与...
关键词:唯物史观 中国共产党 创建 
谈毛泽东在党的创建期间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第2期15-19,共5页林建公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最有成效的领导人。他对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贡献卓越,影响深远。
关键词: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谈中共早期组织的历史贡献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12期7-10,共4页林建公 
中共早期组织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领导广大群众积极从事中国社会的"脱胎换骨"工作;适应20世纪世界革命潮流,贯彻列宁领导第三共产国际的战略意图,坚定地走俄国人的路;充分发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同实际结合,同群众结合,完成了...
关键词:中共早期组织 党的创建 历史贡献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党史研究
《北京党史》2010年第4期37-39,共3页林建公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亦称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给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的复信中说。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关键词: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党史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1921年 勤工俭学 蔡和森 
上海为什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103-107,共5页林建公 
上海之所以在极短时间内居为党的诞生地,是20世纪20年代国际环境和中国实际相融合的结果。这是历史的必然,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关键词:上海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思索
《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18-19,共2页林建公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党性,坚持结合,坚持应用,坚持创新,坚持长期探索。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化 现实思索 
访台纪事
《政工学刊》2009年第8期51-52,共2页林建公 
今年5月19日至26日,我与夫人高汝娴跨越海峡,随中国妇女旅行社开始了夕阳红民俗文化之旅。零距离与台湾人接触交流,他们的朴实自信、亲切友善,愿牵手与您共迎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情景,使我们难以忘怀。
关键词:纪事 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 旅行社 台湾人 零距离 友善 
邓小平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哲学思考被引量:2
《理论学刊》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林建公 
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是正确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改革"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3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
关键词:邓小平 改革 中国 革命 
朱德万里寻找共产党
《政工学刊》2007年第7期18-19,共2页林建公 
1886年12月1日,朱德生于四川仪陇县偏僻山区的一个贫苦佃农家里。靠全家省吃俭用、东拆西借凑起来的钱,作为他从六岁开始念私塾求知识的学费。
关键词:朱德 共产党  仪陇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