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玉

作品数:13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血液流变学肺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心血管病学进展》《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医学研究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产和进口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年第3期269-270,共2页刘茂松 叶成瑾 陈正玉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 冠心病 临床疗效 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 
中国人血粘弹性参数正常值及其临床应用
《医学研究杂志》1995年第11期27-28,共2页陈槐卿 李良 杨怡静 唐胜才 陈正玉 
1988年1月~1992年12月,对中国人血粘弹性参数正常值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系列研究。 (一)研制低剪切-30流变测定仪,提供正弦剪切流测定血液粘弹性参数新方法。并研究了血细胞压积、血浆浓度和正弦剪切流频率等因素与血液粘弹性参数之间的...
关键词:粘弹性参数 临床应用 血浆浓度 剪切流 血液粘弹性 定量关系 正常值范围 系列研究 低剪切 测定仪 
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血液粘弹特性的改变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271-274,共4页李涛 陈正玉 陈槐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报道63例不同心功(NYHA分级)风心病患者的高、中、低切变率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液粘弹性改变及其与同期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与Ⅰ级心功组比较,Ⅱ级心功组无血液粘弹特性改变,Ⅲ、Ⅳ级心功组除血浆粘度(ηp)外,...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血液粘度 
等容血液稀释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339-342,共4页李涛 陈正玉 陈槐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报道用等容血液稀释法(IHD)治疗有显著高粘血症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IHD组1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IHD治疗,对照组10例,仅用综合治疗.结果IHD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面改善,氧释放系数,氧转运能力,每搏量及心...
关键词:血液稀释 血液流变学 肺心病 
等容血液稀释在肺心病治疗中的作用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2年第4期410-414,共5页李涛 陈正玉 陈槐卿 
1 引言 等容血液稀释(isovolumic hemodilmtion,IHD)指人生控制性放血的同时,外源性输入等量无血细胞成分的血浆扩张剂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不变,降低血液粘度,减少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改善...
关键词:等容血液稀释 肺心病 血液流变学 
缺血性心肌病被引量:6
《心血管病学进展》1992年第2期97-100,共4页徐楚材 陈正玉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的另一种类型表现,临床症状与扩张型心肌病相类似,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或硬化,诊断须具备三个肯定条件和二个否定条件,对内外科治疗进行了比较,一般预后不良。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扩大 心力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粘弹特性变化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148-152,共5页陈晓平 陈正玉 陈槐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报道了病情程度不同的61例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弹特性及高、低切变率、全血表观粘度等的变化,及其与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血粘弹特性及血粘度随病情加重其改变越显著;低氧血...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 血液粘弹特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被引量:11
《心血管病学进展》1991年第2期68-72,共5页罗雪琚 陈正玉 
充血性心衰(CHF)临床常见而危害严重。据报导美国约有2.3百万CHF,每年约40万新病人发生,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Framingham研究强调症状性CHF预后不良,从开始症状后5年病死率约50%,CHF越重预后越坏,NYHA 2~3级心功2年病死率约30%、...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血液触变特性被引量:2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1年第1期1-5,共5页王玲 钟贵辉 陈槐卿 陈晓萍 陈正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用Low Shear 30流变测定仪,测定了55例肺心病患者全血触变特性的变化,分析了这些变化与肺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血液的触变特性发生了异常改变。HCT、τ_o、η_s、μ、(η_s-μ)、A、ARC均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
关键词:肺心病 血液触变特性 红细胞聚集 
镁与心脏性猝死
《华西医讯》1990年第2期138-142,共5页邵美贞 陈正玉 
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很多,严重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占70~90%)。但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中只有一小部分猝死,经详细检查证明死前为急性心肌梗塞(AMI)者至多占20%。15~20%的心脏性猝死病人中并无或仅...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