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萍

作品数:11被引量:8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临床疗效发病机制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黑龙江医药》《中华内科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CD_(28)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第6期463-464,共2页张新 陈焕永 王菲 姜宏齐 关秀茹 邵凤娟 李庆刚 于丹萍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104)
关键词:CD28 肾综合征出血热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HFRS 免疫学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sIL-2R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14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年第6期349-352,共4页邵凤娟 朱思和 马英骥 陈焕永 蔡华枫 于丹萍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各病期sIL 2R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动态变化和二者间关系以及与肾脏损伤的关系 ,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 3 0例HFRS患者血清sIL 2R水...
关键词:肾综合征性出血热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细胞免疫功能 ELISA 
小分子量肝素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277例分析被引量:2
《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第9期647-648,共2页马英骥 杨宝山 陈国林 王岩 朱思和 于丹萍 
关键词:小分子量肝素 血液透析 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 
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0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邵凤娟 王菲 于丹萍 
为探讨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选择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 18例应用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 ; B组 24例单用 α-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乙肝六项和 HBV-...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泛昔洛韦 Α-干扰素 临床疗效 
异搏定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被引量:3
《中华内科杂志》1998年第7期477-478,共2页杨宝山 马英骥 曾庆友 于庆涛 于丹萍 王建勋 杨建勋 姜晓红 金莲玉 赵慧萍 
为拮抗内皮素(ET)等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有效防治HFRS休克及肾功能衰竭,降低病死率,我们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对中、重度HFRS进行了连续4年的大样本对照治疗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内皮素 疗效 异搏定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发病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2
《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第1期66-68,共3页于丹萍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发病学的研究进展于丹萍近年,有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发病学研究,如发病机制、临床发病学特征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这为本病的正确合理治疗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理学 
精制人白细胞α—干扰素配伍中药治疗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黑龙江医药》1993年第4期11-12,共2页焦文举 张甫 艾钦光 于丹萍 
我们观察了α—干扰素配伍以活血化瘀为主中草药治疗HBV、HDV重叠感染的慢活肝40例,效果比较理想,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属HBV标志一项以上阳性的慢活肝,并径酶标法(ELISA),Abbott试剂盒检测抗—HD。将阳性病例...
关键词:病毒重叠感染 人白细胞 丁型肝炎 阳性病例 酶标法 试剂盒检测 ABBOTT 乙型肝炎 血清转换 临床诊断依据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被引量:2
《实用内科杂志》1989年第12期631-632,共2页于丹萍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普遍,但也存在着严重的滥用问题。我们感到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我国目前缺乏有关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二是有些临床医生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认识不足;三是有些临床医生存在着重诊断...
关键词:抗生素 联合用药 
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某些新进展
《黑龙江医药》1989年第3期35-36,38共3页于丹萍 
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深入,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因此,休克的治疗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疗法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概述一下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某些进展:对于休克...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病理生理 内毒素休克 抗毒素血清 败血症性休克 线粒体功能 毒血症 不可逆性休克 发病机制 药物敏感试验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及预防性治疗的探讨
《黑龙江医药》1973年第1期17-20,共4页于丹萍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到目前为止,由于病原体没有分离出来,尚不能通过实验感染来研究发病机制。在发病早期体内病原体存在时,难以得到形态学材料可助分析,尸检都是属于重症中后期病例,形态学的改变不能反映机体功能状态,...
关键词:出血热休克 低血压休克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病 高渗葡萄糖 维生素丙 预防性 少尿期 肺水肿 血液循环障碍 血容量减少 发病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