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年湖

作品数:37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杜甫用典公文写作运用艺术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社会科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应用写作》《名作欣赏(上旬)》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用典角度看唐代诗人对孔子的接受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92-97,共6页于年湖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CWXJ11)
以孔孟思想为主导的儒家思想是唐代诗人思想中的主导方面,这一点可以从唐诗中所运用的有关孔子的典故中得到充分的验证。如伤麟、偃草、富贵浮云、沮溺、系匏、东家丘、哭寝门、东西南北人、磷缁、盗泉、丧家狗、席珍、朽株、芝兰室、...
关键词:唐代诗人 孔子 用典 
从用典角度看唐代诗人对管仲的接受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5-8,共4页于年湖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唐代诗人的齐鲁文化情结"(12CWXJ11)
有着"春秋第一相"美誉的管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诗人对他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借管鲍之交讽今之交道浇薄或喻己与朋友之谊,借管仲之遇抒己对君臣遇合的钦羡,借管仲之遇抒己之怀才不遇,借管仲之才表现对他人的赞许与期盼,借管仲"沐树...
关键词:唐代诗人 管仲 管鲍之交 沐树 老马识途 
从生态意象看《庄子》的生态智慧与人生哲学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85-88,共4页于年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ZW011)
《庄子》艺术运用了大量的生态意象,这些意象反映了《庄子》的生态智慧与人生哲学。如鹏鸟、埳井之鼃、河海意象反映的是大小之辩,山木、意怠鸟意象反映的是材与不材之间。这些思想都对过去、现在,也必将对将来人类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庄子》 生态意象 生态智慧 人生哲学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世说新语》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12-15,共4页于年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研究"(09CZW011)
汉末魏晋六朝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记载了这个时期士大夫阶层言语行为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自由、解放、智慧、热情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人与生态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来。从生态美学的视野...
关键词:生态美学 《世说新语》 自然 艺术精神 
生态学视野中的《二十四诗品》意象批评与意境创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62-164,共3页于年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研究"(09CZW011)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意象批评是它的基本批评方法,其中的意象包括人物意象和自然意象,自然意象中又有壮美意象和优美意象之分。通过生态学的视野,可以发现《二十四诗品》意象批评表现...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生态学视野 意象批评 意境创造 
《魏晋五言诗研究》评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28-128,共1页于年湖 
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P208)引这一说法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也激发了学者们对这一时期艺术的探究。王今晖博士...
关键词:魏晋六朝 五言诗 评介 艺术精神 魏晋时代 宗白华 精神史 学术界 
杜诗含境对的艺术境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99-105,共7页于年湖 柳艳娜 
杜诗中大量的含境对体现了诗歌意境中所要表现的一维世界、二维世界和三维世界。一维世界,主要通过数目对、量词对和时间对反映出来;二维世界主要通过点线对予以表现;三维世界主要通过高下对、方位对和主从对体现出来。
关键词:杜诗 含境对 一维世界 二维世界 三维世界 
杜诗修辞格的超常运用被引量:1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于年湖 
作为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伟大诗人,杜甫在运用某些修辞格时,根据思想及艺术表达的需要,突破了人们对这些修辞格传统意义的理解,真正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些修辞格主要有...
关键词:杜诗 求同对比 求异用典 当句对仗 错位比喻 句内顶真 
从经、史、子、集中汲取营养——浅论杜诗中的用典
《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年第1期59-60,共2页于年湖 
杜诗用典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肯定性典故和否定性典故、整体性典故和局部性典故、事典和语典等。
关键词:杜诗 用典     
论柳永对杜甫的接受
《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32-135,共4页于年湖 
清代谭献曾说"耆卿正锋,以当杜诗",这一说法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似乎有失偏颇;但如果仅从某些侧面来看,二人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与杜甫相比,柳永在某些方面还有所突破。这主要表现在:柳永的诗词与杜诗一样有记录历史的传统,在歌...
关键词:柳词 杜诗 史学价值 女性题材 艺术技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