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震宇

作品数:9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极化度BEPC多丝正比室试验束极化靶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核技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更多>>
所获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高能电子束流引发的横向极化气体氢靶共振退极化研究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年第9期892-895,共4页王思广 周书华 叶云秀 叶震宇 冒亚军 M.Bouwhuis Y.Holler P.Lenisa D.Reggiani H.Marukyan P.Tai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7500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30500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
对于HERMES横向极化气体氢靶,高能电子束流所激发的高频磁场会引发共振退极化.本文就该极化度下降的产生机制进行研究,并给出σ_(24)共振点发生位置的测量结果,并且将极化靶磁场的强度稳定在远离共振点处,挽回了数据获取时极化度近3%...
关键词:共振 极化气体靶 极化度 
BEPC试验束多丝室性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815-820,共6页沈激 陈子瑜 叶震宇 蒋林立 叶云秀 崔象宗 李家才 
国家BEPC改进专项经费.
描述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附设e、π试验束描迹用的多丝正比室.室灵敏面积为67mm×67mm,阳极信号给出粒子能量,二维阴极感应脉冲重心读出法给出粒子坐标.实验表明,当工作气体为80%氩20%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工作电压为3700V时,对...
关键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试验束 阴极感应 多丝正比室 
HER MES上深度非弹过程中纵向自旋转移的处理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613-619,共7页吕海江 叶云秀 叶震宇 冒亚军 马伯强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YL1365000001)
为了得到HERMES(德国DESY实验室)实验装置上的深度非弹散射过程中产生的Λ粒子的极化信息,探知核子中夸克自旋的分布及转移,建立了一种能消除对该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的接收度的不均匀性的新方法,即归一法;此外,对由匹兹堡组新提出的螺...
关键词:极化 自旋转移 接收度 归一法 螺旋度平衡法 
一种稳定磁场的方法被引量:1
《核技术》2005年第4期297-300,共4页王思广 Bouwhuis M Holler Y Lenisa P Reggiani D Marukyan H Tait P 叶震宇 叶云秀 
本文叙述了HERMES横向极化气体靶的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减弱现象的发现,探讨了这种减弱的原因。由此开发了一种全自动补偿系统。利用该系统后,磁场的稳定度得到很大提高,如在某测量位置,预置磁感应强度为338.6mT的磁场的稳定度由...
关键词:极化靶 磁感应强度 全自动补偿系统 
BEPC试验束描迹多丝正比室被引量:4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4年第6期616-619,共4页沈激 陈子瑜 叶震宇 蒋林立 潘建军 叶云秀 崔象宗 李家才 
描述了BEPC试验束e、π描迹用的多丝正比室,阳极触发阴极感应重心读出,介绍了室结构、制造工艺和性能研究。
关键词:试验束 BEPC 重心 阴极 阳极 性能研究 描述 多丝正比室 
极化气体内靶极化度的测量
《核技术》2004年第11期877-880,共4页叶震宇 叶云秀 吕海江 冒亚军 
介绍了极化气体内靶和实现氢原子极化的实验方法;描述了氢原子的核极化度的测量方法和过程。为测出氢原子(包括复合成的极化氢分子)的总极化度,分别测量了氢原子的核极化度及与极化氢分子和不极化氢分子相关的量。测量期间的氢原子的核...
关键词:极化气体内靶 高频交换器 六极磁铁 
多道分析器高速计算机接口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沈激 郑重 乔崇 陈志瑜 叶云秀 叶震宇 
介绍了一种以DMA技术为核心实现的多道分析器高速计算机接口,论述了该接口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给出了实验结果,证明了满足高速数据采集的要求。
关键词:DMA 多道分析器 计算机接口 
吸收体对γ闪烁能谱的影响被引量:5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第5期401-404,共4页沈激 叶云秀 陈子瑜 王大勇 叶震宇 郑重 
吸收体对于 γ闪烁能谱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吸收体厚度的增加 ,峰康比和峰总比减小。计算了这种影响。通过实验给出了一定条件下 ,峰康比和峰总比与吸收体厚度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
关键词:吸收体 γ闪烁能谱 峰康比 峰总比 康普顿散射 Γ射线 
多道ADC与PC机DMA通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587-590,共4页郑重 沈激 乔崇 陈子瑜 叶云秀 叶震宇 
论文叙述了多道ADC与PC机之间通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工作时序 ,提出了一种以DMA技术为核心的多道分析器PC机接口设计 ,给出了利用该接口构成的计算机多道分析器在测量13 7Cs闪烁γ谱实验中的结果 ,证明它是一种多道ADC与PC机之间实现高...
关键词:多道ADC PC机 DMA通讯 DMA 多道分析器 计算机接口 数据直接存取 接口原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