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鹤才

作品数:15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阳极氧化铝材聚乙炔铝膜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电镀与精饰》《江苏化工》《现代化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提高羧甲基纤维素钠酸黏比的研究
《江苏化工》2006年第5期14-16,共3页孙鹤才 朱新生 徐忆祥 
以乙醇为溶剂,精棉、氯乙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加入价廉的、对人体无害的添加剂来加深碱化与醚化反应的深度,可制备出高酸黏比(小试达1.00左右)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运用数理统计与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物料配比、添加剂种类与用量、反应...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钠 酸黏比 醚化度 添加剂 
铝材阳极氧化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4期103-106,共4页江国庆 孙鹤才 
在含胺-有机酸等酸性电解液中铝材进行阳极氧化时,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由过程中的阳极氧化的电流密度x(A.dm2),铝膜表面质量优劣变量y,并引入新参数θ',运用数理统计等有关方法,可以得到铝材在该电解液中阳极氧化过...
关键词:动力学方程 阳极氧化 酸性电解质 铝材 
铝材阳极氧化中电流密度与铝膜质量间的关系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4期75-76,共2页孙鹤才 冯建文 耿静漪 郑弘 
由于电流密度对铝膜阳极氧化的质量影响较大,故它是研究阳极氧化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试图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将正交设计所得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铝材阳极氧化时的电流密度与铝膜质量优劣之间的一个表达式,其计算结...
关键词:电流密度 质量评估 铝材 阳极氧化 铝膜 
铝材与高分子浸塑膜间的结合力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4期82-85,共4页孙鹤才 李淑瑾 沈庆红 
本文介绍了铝材在高分子浸塑液中浸渍前的化学处理及其与浸塑膜之间的结合牢度.经各种颜色的高分子浸塑液浸渍过的阳极氧化铝膜,具有诱人的装饰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铝膜 高分子浸塑液 附着强度 阳极氧化 
铝材阳极氧化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4期96-99,共4页孙鹤才 薛青 元敖松 耿静漪 
在含胺有机酸等的酸性电解液中铝材进行阳极氧化时,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由过程中的阳极氧化的电流密度x(A/dm^2),铝膜表面质量优劣变量y,并引入新参数θ,运用数理统计等有关方法,可以得到铝材在该电解液中阳极氧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式。
关键词:动力学方程 阳极氧化 铝合金  
阳极氧化法制取金色铝膜
《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1期38-41,共4页陈孝康 孙鹤才 
以铝材为基体,在常用的硫酸溶液中添加胺类及某些有机酸组成电解液进行阳极氧化,再以Na_2S_2O_3溶液和 KMnO_4酸性溶液进行化学着色,得到了色泽鲜明的金黄色铝膜.文中还探讨了影响铝膜着色的诸多因素.
关键词:阳极氧化 着色 铝膜 金色铝膜 
粒子体积比法测定乳液热力学稳定性被引量:2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1期59-61,67,共4页陈孝康 孙鹤才 
应用线性变温法在不同温度(T)与不同时间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凝聚过程中平均粒径进行测定,以粒子体积比V0/Vt,替代浓度比Ct/C0,并运用热力学方程求得凝聚活化能E及反应速度常数K。
关键词:粒子体积比法 服液 稳定性 热力学 
线性变温法预测ACR乳液的稳定性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1期59-64,共6页孙鹤才 陈孝康 郑弘 薛青 王诚瑞 
本文应用线性变温法及在不同温度(T)与不同时间(t)下对ACR乳液凝聚时平均粒径的测定,求得ACR乳液凝聚时的活化能E=70.580KJ·mol^1及反应速度常数K_0=1.350×10^(-4)h^1,并预测了在25C时ACR乳液深度凝聚时的保存期为t_(0.5)^(25C)=215天。
关键词:变温法 化学稳定性 高聚物乳液 
铝材的阳极氧化及化学着色被引量:4
《电镀与精饰》1994年第2期14-16,共3页孙鹤才 陈孝康 薛邦岭 何雪雁 
本文以铝材为基体,在常用的硫酸溶液中,添加了胺类及某些有机酸等组成的电解液进行阳极氧化,再以Na_2S_2O_3,溶液和KMnO_4,酸性溶液化学两步着色,得到此通常色泽更美观、更鲜艳的牢固金黄色铝膜。文中还研究了影响铝膜着色的诸多因素。
关键词:表面处理  阳极氧化 着色 
脱水二氢青蒿素的制取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4期363-365,共3页陆德文 孙鹤才 
二氢青蒿素(Ⅱ)与POCl_3/N(C_2H_5)_3反应,生成脱水二氢青蒿素(Ⅳ),推测在反应过程中,先生成α型二氯代磷酸青蒿素酯(Ⅲ),后在室温下发生热消除反应(E_i).反应过程中少量酸催化剂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脱水二氢青蒿素(Ⅳ)的产率.
关键词:青蒿素 二氢青蒿素 脱水反应 药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