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亚中

作品数:28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主义性别《弗兰肯斯坦》悲剧怪物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文学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色笔记》中的生存困境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20年第4期72-74,共3页丁萌 方亚中 
多丽丝·莱辛的大量作品涉及人的生存困境问题。本文从安娜人生三次理想的幻灭说明《金色笔记》中的生存困境,同时也指出存在主义脱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危险。
关键词:《金色笔记》 生存困境 存在主义 
耽美文学与双性同体写作
《文学教育》2020年第1期145-147,共3页郭苏洋 方亚中 
新媒体下的大众传媒文化日益多元化,耽美文学作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义意识的女性文学作品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在归纳耽美文学模式的基础上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探讨耽美文学,表明耽美文学的同性恋其实就是异性恋的变体,而耽美文化的产生有深刻...
关键词:耽美文学 双性同体写作 
《笼中鸟》中玛格丽特主体的迷失与重建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8年第19期46-48,共3页李薇 方亚中 
作为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玛雅·安吉洛以她独特的自传体风格细腻刻画了白人和男权主导的社会中黑人女性的生活,表达了对非裔黑人女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密切关注。在她的作品《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黑人女孩玛格丽...
关键词:《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玛格丽特 主体性 
《他们眼望上苍》:珍妮的回视与个人救赎
《外国语文研究》2016年第6期55-61,共7页昝朦 方亚中 
马克思与女权主义(湖北省教委科研基金)(16D061)
基于犹太卡巴拉教,本雅明提出弥赛亚主义,其核心概念就是个人救赎。本文借用了本雅明的弥赛亚时间和弥赛亚救赎,对《他们眼望上苍》进行解构式重读,将珍妮回归小镇的行为、她在回忆中的讲述分别视为积极救赎的结果和过程,通过三次婚姻...
关键词:《他们眼望上苍》 珍妮 弥赛亚 救赎 本雅明 
安提戈涅及城邦家庭——兼评依利加雷的有关论述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137-141,共5页方亚中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16D061)
在《安提戈涅》中,神法与王法之间存在尖锐的对立,这种对立归根到底是作为城邦公民与作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对立。城邦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包括发动战争,以削弱家庭力量,增强共体力量。在古希腊的城邦,市民身份依托于断绝与母亲的关系,从...
关键词:安提戈涅 城邦家庭 依利加雷 
论《科学怪人》怪物与弗兰肯斯坦命运的同构性
《文学教育》2016年第15期34-36,共3页徐常明 方亚中 
《科学怪人》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小说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不被人类接受的怪物。开始时怪物对人类充满善意,渴求人类的善待。但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的遗弃和人类的嫌恶,他开始憎恨一切,并想毁掉一切。最终怪物和弗兰肯斯坦...
关键词:《科学怪人》 怪物 命运的同构性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寻求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5年第23期21-23,共3页徐常明 方亚中 
在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中,identity具有的基本含义之一是"身份",它是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己在一个社会里的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特征的依据或尺度,如性别、阶级、种族等。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 怪物 身份寻求 
从儿童视角看《月亮门》中的女性成长
《文学教育》2015年第17期56-58,共3页余启华 方亚中 
小说《月亮门》在儿童视角下书写女性成长时,倾向以个体真实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并且通过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片断似的回忆来摹写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旨在表现"文革"对女性成长造成的伤痛。在《月亮门》的成长叙事中,女性主体性别意识的自觉...
关键词:叶广芩《月亮门》儿童视角 女性成长小说 
《弗兰肯斯坦》中的劳动异化及其危害性
《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147-150,共4页方亚中 张亚楠 
《弗兰肯斯坦》中维克多的怪物创造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之间具有异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两种劳动都偏离了人的生命活动自我表现的目标;相异之处在于前者主观上出于好奇和自愿,后者客观上由于生活所迫。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加深对人的生命...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异化 《弗兰肯斯坦》 危害性 
依利加雷性差异理论的解构策略和建构意图被引量:1
《外国语文》2011年第5期21-25,共5页方亚中 张亚楠 
依利加雷的性差异理论吸收了欧陆哲学传统的有益成分,摒弃了对女性主义发展有害的成分,具有解构和建构的双重含义,其解构策略和建构意图可以从依利加雷对哲学话语的认识和对"反射镜"的认识中看出,而这一理论对女性主义的贡献在这里也得...
关键词:依利加雷 性差异理论 解构策略 建构意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