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军

作品数:16被引量:33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主题:南海区域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新生代地壳结构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地质》《海洋学报》《南海地质研究》《地球物理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海北部陆缘西沙海槽—台湾恒春半岛地学断面被引量:10
《中国地质》2009年第3期564-572,共9页万玲 曾维军 吴能友 姚伯初 朱本铎 陈泓君 
国土资源部"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20010103);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07CB411705)资助
利用南海北部陆缘及邻区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编制了印支半岛东缘—西沙海槽—南海北部陆坡—台湾恒春半岛—菲律宾海地学断面,从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地质构造特征和时空演化等多个方面综合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岩石圈...
关键词:南海北部 地学断面 岩石圈结构 
南海岩石圈结构与油气资源分布被引量:25
《中国地质》2006年第4期874-884,共11页万玲 姚伯初 曾维军 吴能友 夏斌 朱本铎 
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0001010205);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46705);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GZJK200401)共同资助。
南海是中国唯一发育有洋壳的边缘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勘探表明,南海的油气田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陆缘沉积盆地内,而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在西部海域盆地中,自北而南有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湄公盆地、...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 油气资源 南海 
南海中、南部断裂体系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0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第2期166-175,共10页邱燕 曾维军 李唐根 
中新生代时期,欧亚板块、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等几大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导致南海中、南部形成复杂的断裂体系和构造格局。本文利用两种主要的解释方法在该海域识别出断裂达数百条之多,以张性正断层为主...
关键词:南海中南部 断裂体系 张性正断层 构造格局 构造意义 
南沙及其邻近海域地壳结构特征被引量:4
《南海地质研究》2004年第1期1-9,共9页万玲 吴能友 曾维军 姚伯初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G2000046704和G2000046705);国土资源部重大科技项目:"中国大陆岩石圈三维结构"资助
本文利用收集的研究区内深地震测深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莫霍面变化特征以及地壳速度结构,揭示了南沙及邻近海域地壳类型的复杂多样性,探讨了该区复杂地壳的成因。
关键词:地壳结构 莫霍面 南沙 
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气资源效应被引量:28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第1期69-77,共9页姚伯初 万玲 刘振湖 吴能友 曾维军 李唐根 方念乔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G2000046705);国土资源部重大科技项目
南海南部海域在中中新世末发生了一次区域构造运动,被命名为万安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在新生代沉积中的表现是断裂、块断、挤压背斜和向斜,部分地区发育逆冲构造等。根据南海区域构造分析,产生这次构造运动的起因可能与菲律宾海板块...
关键词:油气资源 构造运动 板块碰撞 生烃时间 新生代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7
《南海地质研究》2003年第1期8-16,共9页万玲 吴能友 姚伯初 曾维军 
根据海区地震反射界面、地震层序、断裂和褶皱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结合已有钻井资料和围区陆地地质,南沙地区新生代期间大致可划分出四次重要的构造运动——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和南沙运动。频繁的构造运动反映了南沙地区新生代...
关键词:南沙 构造运动 新生代 地震反射 地震层序 
南海区域构造沉降特征被引量:28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第1期54-55,共2页吴能友 曾维军 宋海斌 周祖翼 杜德莉 万玲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2000046704和G2000078501).
以南海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拉张单元,运用McKenzie盆地模拟方法,分析南海区域的构造沉降史。南海区域的构造沉降以海盆为中心,南北陆缘差异沉降十分明显。北部陆缘在向海盆倾斜沉降的背景上出现波动性,而南部陆缘具有北陡南缓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岩石圈 构造沉降 南海 新生代 深部构造作用 
南海磁异常对比方法的改进被引量:6
《热带海洋》1999年第2期39-47,共9页曾维军 
南海海盆区的磁异常(△T)具有明显的叠加性,并可有效地分离为浅源和深源两种异常。浅源异常的磁源体埋深稳定在5km左右,正演拟合计算表明是由层2A引起,与大洋扩张磁条带模型的可对比性更佳。受此启迪,提出应以浅源异常作为鉴别磁...
关键词:南海 磁条带 浅源磁异常 深源磁异常 地磁 
南海区域岩石圈的壳-幔耦合关系和纵向演化被引量:2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第1期31-38,共8页吴能友 曾维军 杜德莉 李振五 吴新林 
南海区域岩石圈由地壳层和上地幔固结层两部分组成。具典型大洋型地壳结构的南海海盆区莫霍面深度为9~13km,并向四周经陆坡、陆架至陆区逐渐加深;陆缘区莫霍面一般为15~28km,局部区段深达30~32km,总体呈与水深...
关键词:壳-幔耦合模式 构造演化 岩石圈 南海区域 
南海及邻域中、新生代盆地类型与油气资源关系探讨被引量:17
《地质论评》1998年第6期580-589,共10页杜德莉 曾维军 吴能友 
地质矿产部"八五"深部地质研究计划"南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研究"项目(编号85-06-205)
在南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周缘盆地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盆地分类的理论,试将南海及周缘的35个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两型十一类。各主要盆地的油气地质特点表明,不同类型的盆地,其油气远景不同。分析认为,在板内拉张离散环境中所形成...
关键词:南海 盆地类型 油气远景 新生代 中新代 油气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