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

作品数:16被引量:8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医小儿中医体质类型辨证论治营养食品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北京中医药》《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民间疗法》更多>>
所获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儿夜啼的中医诊治思路被引量:10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年第11期1264-1266,共3页汪蕾 彭云 樊惠兰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专项基金(2016JYY191)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啼哭是新生儿及婴儿的一种生理活动,是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在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如受到饥饿、困乏、惊恐、需要...
关键词:小儿夜啼 诊断 中医治疗 思路 
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5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3年第12期68-69,共2页彭云 江琪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的外治疗法,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史.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介质调成膏(这些介质可以是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等),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贴敷在穴位上的一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儿科 临床应用 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治疗学 外治疗法 治疗方法 中药汤剂 
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2年第2期32-33,共2页彭云 汪蕾 张丽 
抽动障碍(TS)近10几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因尚不明了,多有论述,认为与遗传基因、脑内受体功能、精神创伤和心理应激因素等有关,但对症状的确认基本无争论。由于对该病治疗的认识程度有限,观点颇多,兹将近年有关该病的论述综述如下。
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 心理应激因素 遗传基因 受体功能 精神创伤 认识程度 发病率 
温振英教授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论小儿营养食品被引量: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39-39,共1页彭云 周蕾 孙艳平 
关键词:小儿 营养食品 中医辨证 
论药物在治疗儿童多动症中的无毒化问题被引量:2
《光明中医》2010年第11期1955-1956,共2页彭云 
中西药物在治疗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征时,应该注意长期用药对儿童的毒副反应问题,尽量减少有毒药物的长期应用,不用有毒药物以及少用有小毒的药物是有必要的,也是形势所必须要求并是可行的,可配合针灸及行为疗法治疗。
关键词:药物治疗 儿童多动症 无毒化 
小儿中医预防保健与辨证论治被引量:6
《中医儿科杂志》2010年第1期4-6,共3页彭云 温振英(指导) 
阐述了中医、西医对"预防医学"的不同观点,并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方面论述了小儿中医预防保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儿 预防保健 辨证论治 中医 
全面继承、整理提高、创新中医——温振英谈儿科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5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年第3期217-218,共2页郑军 丁丹丹 李敏 彭云 王仲易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2007_SZ_C-17)
回顾50年中西医结合研究历程,温振英以"全面继承、整理提高、创新中医"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应随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而变换其内涵。当今21世纪中西医结合研究应发扬中医"人身一体、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发挥中...
关键词:温振英 辨证论治 中医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发展趋势 
“万卷书与千里路”的辩证思维——温振英论继承与发扬创新中医学的思路
《北京中医药》2009年第5期331-332,370,共3页郑军 李敏 王仲易 彭云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资助课题(2007-SZ-C-17)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是为了加速学术传承与创新,在薪火传承工程名医大讲堂开讲之余,温振英老师用万卷书与千里路的辩证关系做喻,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她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中医世代学...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继承与创新 学验传承 
温振英教授论治小儿哮喘经验介绍被引量:6
《新中医》2009年第1期15-16,共2页李敏 彭云 
温振英教授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儿科专家、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她行医50年,在小儿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多种小儿...
关键词:哮喘 名医经验 温振英 
小儿中医体质类型与疾病被引量:11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2期48-49,共2页彭云 
一部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历代医家对小儿体质、养育、调护、防治、保健提高认识创新而发展的,对小儿体质的认识从“纯阳之体”到“脾常不足”进而“脏腑薄”、“藩篱疏”。从儿科医祖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把“疳皆指脾胃病,少...
关键词:小儿体质 中医体质类型 《小儿药证直诀》 “脾常不足” 中医儿科学 疾病 “纯阳之体” 《育婴家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