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轩

作品数:9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衬底超灵敏跃迁F-F跃迁分子间发光二极管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期刊:《化学学报》《核科学与工程》《波谱学杂志》《物理化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模拟高放废液的甲酸脱硝被引量:8
《核科学与工程》1997年第1期88-93,共6页王建晨 曹轩 
模拟高放废液的甲酸脱硝王建晨曹轩朱永(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关键词模拟高放废液脱硝甲酸镅钚引言使用TRPO处理高放废液使之非α化是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在用TRPO流程处理实际料液时,料液的酸度一般应小于1....
关键词:模拟 高放废液 脱硝 甲酸   
镧系元素f-f跃迁光谱计算
《化学学报》1993年第7期669-676,共8页陈建锋 曹轩 宋崇立 朱永(贝睿) 
运用不可约张量算符方法,建立了f-f超灵敏跃迁光谱的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f离子^(2S+1)L_y能级、约化矩阵元、晶体场Stark能级、晶体场态-态跃迁振子强度及模拟吸收光谱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自由f离子能级计算采用包括双电子与叁电子组态...
关键词:光谱计算 F-F跃迁 镧系元素 
Er^(3+)水合物及二(2-乙基己基)膦酸配合物超灵敏吸收光谱指认
《化学学报》1993年第7期659-668,共10页曹轩 宋崇立 朱永■ 
对Er^(3+)水合离子及二(2-乙基己基)膦酸(HDEHP)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计算了理论超灵敏吸收光谱,与实验比较,给出了大部分实验谱蜂的理论归属。通过晶场能级的分裂及能级间跃迁强度,对实验谱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Er^(3+)水合离子...
关键词: 膦酸配合物 吸收光谱 
f元素超灵敏跃迁光谱和配合物结构
《中国核科技报告》1992年第1期825-837,共13页曹轩 宋崇立 朱永 
镧(锕)系元素离子某些f-f跃迁表现为对配位环境特殊的灵敏性,称之为超灵敏跃迁。以不可约张量算符方法为基础建立了计算f元素超灵敏跃迁光谱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假设各种可能的配位结构,计算它们的理论吸收光谱,...
关键词:超灵敏跃迁 配位结构 配合物结构 吸收光谱 水合离子 电偶极跃迁 振子强度 DEHP 三价 内配位层 
f元素超灵敏跃迁光谱和配合物结构
《中国核科技报告》1992年第S3期90-90,共1页曹轩 宋崇立 
镧(锕)系元素离子某些f-f跃迁表现为对配位环境特殊的灵敏性,称之为超灵敏跃迁。以不可约张量算符方法为基础建立了计算f元素超灵敏跃迁光谱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假设各种可能的配位结构,计算它们的理论吸收光谱,...
关键词:超灵敏跃迁 配合物结构 光谱 元素 配位结构 核能技术 F-F跃迁 不可约张量算符 萃合物 配位环境 
静电势方法研究分子间的电子转移 Ⅰ.理论背景与方法
《化学学报》1992年第5期439-443,共5页曹轩 廖沐真 顾宪章 李林蜂 吴国是 
863基金资助的课题
光电转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子间电子转移可视为电子在分子间势垒穿透的过程。我们在从头算SCF-MO波函数基础上将静电势方法用于确定分子间的势垒,并由此出发从理论上得到了各种动力学参数如电子穿透几率和弛豫时间等。文中给出了详...
关键词:电子转移 静电势法 
静电势方法研究分子间的电子转移 Ⅱ.在光电转移模拟体系中的应用
《化学学报》1992年第5期456-460,共5页曹轩 廖沐真 顾宪章 李林峰 吴国是 
863基金资助的课题
用从头算和静电势方法研究了光电转换模拟体系C_6H_7N+C_6H_8N^+中的分子间电荷转移。通过计算分子间的静电势分布,确定了电子在分子间运动所需穿透势垒的特性,对电子穿透几率及穿透弛豫时间等参数作了理论预测并研究了外接基团的影响...
关键词:光电转移 模拟 静电势法 
铝原子簇上化学吸附的尺度效应及其理论模型
《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第3期376-382,共7页李林峰 顾宪章 曹轩 廖沐真 吴国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对铝原子簇Al_n(n=1~10,12,13)已报导过的理论预测几何构型进行合理选择,用量子化学CNDO/2法研究了单分子一氧化碳在这些簇上取不同吸附位形时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强度随簇尺度的变化呈“幻数”特性:Al_2、Al_6、Al_(12)簇具有特...
关键词:铝原子簇 吸附 电子壳模型 
金属卟啉在石油加氢脱硫催化剂表面吸附机理的ESR研究被引量:2
《波谱学杂志》1990年第1期25-31,共7页曹轩 沙清桂 郭金梁 
本文用ESR方法研究了金属卟啉在石油加氢脱硫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机理。金属卟啉的模型化合物是VO-TPP,加氢脱硫催化剂是Co-Mo-Al_2O_3体系。VO-TPP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时,由于中心VO^(2+)离子相对于表面有两种不同取向,从而可能发生两种不同...
关键词:加氢脱硫催化剂 金属卟啉 ESR 吸附机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