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荷

作品数:9被引量:8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海流泥沙断面黄河环流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海洋科学进展》《海洋与湖沼》《海洋通报》《海岸工程》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潮汐和潮流预报的整体潮方法
《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第4期436-446,共11页修日晨 顾玉荷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渤海及黄河口附近海域海洋动力状况及输沙能力研究(85-925-2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激流的成因和预报方法研究(49976009)
按照牛顿力学定律的要求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时间系统,即依据日、地、月三体相互运动建立了一种潮汐时间系统;并选用了引潮天体(月球和太阳合成体)星下点处的整体引潮力为标志性引潮力。在该潮汐时间系统里潮运动就变成一种完全遵从牛顿运...
关键词:整体法 潮汐时间系统 同潮时化 星下点引潮力 
海洋激流的若干观测结果被引量:14
《海洋学报》2000年第4期118-124,共7页修日晨 顾玉荷 刘爱菊 叶和松 许兰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6009;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9326
关键词:海洋激流 潮汐激流 混沌运动 
137°经向断面温、盐度的年际变异被引量:6
《海洋学报》1999年第6期9-16,共8页顾玉荷 孙湘平 胡敦欣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40900
系统地分析了137°E断面温、盐度的多年变化,主要结果为:(1)137°E断面100m层温度,在低纬度海域于某些年份出现异常低温,此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指出棉兰老冷涡的存在是造成该断面于6°~8°N附近出现低...
关键词:断面 海水 温度 盐度 年际变化 
137°E经向断面上的副热带逆流被引量:14
《海洋学报》1999年第5期22-30,共9页顾玉荷 孙湘平 许兰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576281
根据137°E断面1967~1995年间冬、夏两季的温、盐资料,计算和分析了该断面的地转流和副热带逆流.主要结果如下:(1)副热带逆流在冬季和夏季均存在.冬季,副热带逆流出现1支、2支、3支、4支4种形式,夏季出现2支、3支两种形式,两...
关键词:137°E断面 副热带逆流 多支柱 带状结构 逆流 
渤海海流概况及其输沙作用初析被引量:37
《黄渤海海洋》1996年第1期1-6,共6页顾玉荷 修日晨 
本文讨论了渤海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的海洋动力状况,潮流和风暴急流是输送黄河入海泥沙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渤海 海流 输沙作用 泥沙 潮流 环流 
西北太平洋137°E断面海流的纬向体积输送被引量:11
《海洋与湖沼》1996年第1期79-85,共7页顾玉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8970263
利用日本气象厅1967-1989年间沿137°E断面观测到的水文和海流资料,计算了该断面上1°S-34°N的纬向体积输送。纬向体积输送的明显特点是复强冬弱,无论是多年平均的还是个别年份的,不管是东向输送分量还是西向输送分量,该特征都...
关键词:太平洋 海流 纬向体积输送 
黄河口治理的当务之急是选择最佳入海路径
《海岸工程》1995年第3期42-46,共5页顾玉荷 修日晨 
清水河流路进入老龄阶段,这不是一条理想的流路。黄河口治理的当务之急是在清七断面以下选取一条新的最佳人海路径,这是长期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最佳选择。文中还对最佳流路的标准和进行科学论证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黄河 河口整治 入海路径 选择 
稳定黄河入海流路必须进行海上治理被引量:2
《海洋通报》1994年第4期92-96,共5页修日晨 顾玉荷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对黄河的治理历来都是我国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但自古以来,对黄河的治理从未涉及到黄河下游的河口段,因此,黄河的入海流路,呈现出10a的周期性摆动.自1855年黄河改由山东流入渤海以来的100多年时间里,入海流路的改...
关键词:黄河 入海流路 海上治理 泥沙 
155°E赤道海流夏季基本特征被引量:3
《海洋与湖沼》1990年第4期320-327,共8页顾玉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凌风丸”1972—1979年夏季在155°E断面赤道附近的海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断面上赤道流系夏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ElNio的关系。该断面上的赤道潜流相当稳定,它以赤道为中心,位于100—350m之间,平均输送量为31Sv,平均...
关键词:赤道 海流 夏季 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