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

作品数:23被引量:4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主题:窄间隙矩形通道纵向涡强化传热纵向涡发生器单相更多>>
发文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化学工程》《核动力工程》《原子能科学技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核动力工程》2021年第2期88-92,共5页宋明亮 马建 黄彦平 张雨 林震霞 
以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恒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的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的温度、流量、压降和热流密度,获得一定工况范围内层流、过渡流和湍流流动的非等温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实验数据对现有的预...
关键词:窄间隙矩形通道 单相流动特性 非等温摩擦系数 
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单相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核动力工程》2020年第S02期159-162,共4页宋明亮 马建 黄彦平 何子昂 田皓文 张雨 周禹 
以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恒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的单相传热特性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的温度、流量、压降和热流密度,获得一定工况范围涵盖层流、过渡和湍流流动的平均努谢尔数实验数据,并基于实验数据对现有的预测关系...
关键词:窄间隙矩形通道 垂直向上流动 单相传热特性 
混合与分层熔池形态下熔融物与混凝土相互作用预测和对比分析被引量:2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8年第5期904-911,共8页马建 闫晓 昝元峰 卓文彬 
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6004-008)
基于在熔池-混凝土界面结构、对流传热和熔融物层间传热3个方面的MEDICIS程序建模方法 ,针对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在混合与分层两种熔池形态下的假想熔融物与混凝土相互作用(MCCI)事故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熔池形态下...
关键词:熔融物与混凝土相互作用 混合熔池 分层熔池 
混合熔池形态下高含气量混凝土堆腔侵蚀行为的数值计算验证被引量:1
《核动力工程》2017年第4期56-59,共4页马建 闫晓 昝元峰 卓文彬 
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6004-008)
本文以采用原型材料的OECD CCI-2实验为参考算例,在MEDICIS程序中通过合理假设、特定模型组合和敏感参数优化的方法,针对混合熔池形态下高含气量石灰石普通砂混凝土堆腔的二维堆腔侵蚀行为进行建模分析,所获得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结...
关键词:混合熔池 高含气量混凝土 堆腔侵蚀 程序建模 
流动沸腾中气泡生长过程的LB方法模拟
《核动力工程》2016年第6期37-40,共4页曾建邦 李隆键 马建 黄彦平 吴能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6171;51076172);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9140C710901090C71);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LEUTS-201608)资助项目
利用基于格子Boltzmann(LB)方法开发的气液相变数值模型,考察在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恒定的情况下,水平方向加速度对工质为水的流动沸腾中气泡生长过程的影响,可以发现:气泡脱离直径与水平方向加速度呈指数减小关系,气泡脱离频率与水平方...
关键词:LB方法 流动沸腾 气泡生长 相变 
摇摆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1
《核动力工程》2013年第4期84-89,共6页李隆键 董相禄 马建 黄彦平 
建立窄矩形通道在摇摆条件下湍流流动的物理数学模型,应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窄矩形通道的三维非稳态流动的传热过程;考察摇摆条件下通道内流动阻力和换热性能及其随雷诺数Re、摇摆周期T及摇摆幅度max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摇摆状态...
关键词:窄矩形通道 摇摆条件 流动与传热 数值模拟 
摇摆条件窄缝矩形通道内层流充分发展流动
《核动力工程》2013年第2期44-50,共7页马建 黄彦平 刘晓钟 李隆键 
为获得摇摆条件下窄缝矩形通道内充分发展层流流动规律,首先根据流体质点受力分析结果求解摇摆条件下的动量方程获得层流充分发展速度分布和摩擦系数的理论解;然后开展角振幅±15°、周期8 s摇摆条件下900≤Re≤2600范围内的层流等温流...
关键词:摇摆 窄缝矩形通道 充分发展层流 
纵向涡作用下的CHF预测模型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第3期522-525,共4页黄军 黄彦平 马建 王艳林 王秋旺 
国家自然科学(No.50576089;No.51176176);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No.9140C7101030602)
纵向涡发生器由于结构简单,生成的纵向涡作用距离远,强化传热效果明显,适合应用在狭窄通道的平行表面上。基于窄间隙矩形通道的流道结构特点,参考圆管环状流临界热流密度(CHF)预测解析模型和肋化通道传热模型,构建了带矩形块纵向涡发生...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 CHF 模型 纵向涡 窄间隙矩形通道 
纵向涡强化汽-液两相传热特性研究
《核动力工程》2012年第6期55-60,共6页黄军 黄彦平 马建 王艳林 王秋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576089);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9140C7101030602)
开展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纵向涡强化汽-液两相沸腾传热实验。带纵向涡发生器通道和光滑通道实验数据表明:两相沸腾传热系数主要受质量流速影响,而含汽率和入口压力对其影响较小;随着纵向涡发生器的加入,窄间隙矩形通道内沸腾换热机理有较...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 两相流 强化传热 纵向涡 窄间隙矩形通道 
窄隙通道内纵向涡作用下汽泡行为可视化研究被引量:2
《化学工程》2012年第7期46-51,共6页黄军 黄彦平 马建 王艳林 王秋旺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6089);2006年度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9140C7101030602)
当流体流过纵向涡发生器时,会在纵向涡发生器后产生沿纵向移动的涡旋,这些纵向涡的强烈运动,促进了主流区与传热壁面附近的流体搅混,削薄或破坏边界层,实现了强化传热。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加热板上布置矩形块的纵向涡发生器,通过正面4...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 汽泡 可视化 纵向涡 窄间隙矩形通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