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更多>>
发文主题:土样颗粒分析试验搅拌头密度计法悬液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江淮水利科技》《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水能经济》《治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土层渗透试验对比分析被引量:2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年第8期95-96,共2页裴颖 王卉 
一般黏性土现场注水试验的平均渗透系数,比室内渗透系数要大一个次方量。目前室内渗透试验方法是采用变水头试验方法,但是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黏性土经常会遇到安装数天后土样不易透水问题,即便是透水了,渗透系数也很小,甚至小于10-8;...
关键词:渗透系数 注水试验 室内变水头试验法 
膨胀土干湿交替作用下残余强度试验方案分析
《治淮》2018年第6期24-25,共2页王卉 
由于膨胀土存在遇水膨胀失水干缩的特性,对建筑物构成的破坏不易修复,为了探索更趋合理的试验方案,在室内模拟自然界状态下膨胀土受到自然风干和暴雨,土体干、湿交替之后的抗剪强度值的衰减情况,确定室内试验最佳方案。
关键词:膨胀土 残余强度 固结快剪试验 
室内击实试验中风干土与烘干土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2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4-5,17,共3页王卉 
文章以20个土样进行试验,分别对土样做风干和烘干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制备方法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影响,以使室内试验能正确的选择土样的制备方法。
关键词:最大干密度 最优含水率 压实系数 
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黏性土不易透水原因分析被引量:3
《治淮》2018年第1期42-43,共2页王卉 
土在水头差的作用下会引起渗透,一是渗漏,二是渗流。饱和土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固结)变形需经过一定时间才能稳定,而经历时间的长短与渗透性直接有关。在分析饱和土地基沉降和时间的关系时,需要知道土的渗透性;开挖基坑...
关键词:水头差 渗透试验 黏性土 原因分析 
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误差原因分析被引量:3
《江淮水利科技》2017年第6期42-43,共2页王卉 
室内渗透试验结果比外业现场注水试验结果要偏小,一般黏性土,现场注水试验的平均渗透系数为10^(-3)~10^(-6),而在室内渗透试验,黏性土的平均渗透系数为10^(-5)~10^(-8),甚至有的黏性土渗透系数为10^(-9),更有甚者,试样安装数日后不透水...
关键词:渗透系数 透水性 透水石 切土 
水利行业中采用塑性指标对细粒土分类浅析被引量:1
《江淮水利科技》2017年第4期9-9,40,共2页王卉 
本文根据近五年的工程实例,对同一土样,既做颗粒分析试验又做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粘粒含量与塑性指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各类细粒土塑性指数的范围值可以作为细粒土的辅助定名方法。
关键词:界限含水率 塑性指数 颗粒分析 粘粒含量 
界限含水率试验中联合测定法与搓条法试验对比分析
《水能经济》2017年第7期396-397,共2页王卉 
细粒土由于含水率的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液限含水率在室内一般是用76g圆锥仪测定在5秒时,锥体入土深度为10mm时的含水率...
关键词:液限含水率 塑限含水率 锥体入土深度 
颗粒分析试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被引量:7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第5期527-529,共3页王卉 
颗粒分析试验方法主要有筛析法、密度计法及联合测定法。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设备误差(仪器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人为误差)等。误差按性质一般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而筛析法存在着随机误差,密度计法则不仅...
关键词:颗粒分析 误差 筛析法 密度计法 
颗分试验中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治淮》2009年第7期24-25,共2页王卉 
颗粒分析试验是土工基本试验之一,其方法主要是筛析法及密度计法。筛析法存在三种随机误差。密度计法不仅存在随机误差,而且由于所用方法、仪器设备的原因而存在系统误差。认识这些误差的存在及其原因,才能寻找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或减轻误...
关键词:颗粒分析试验 误差 筛析法 密度计法 
浅谈对土的抗剪强度试验的认识
《安徽科技》1999年第10期34-35,共2页王卉 
工程实践中常常需要研究建筑物地基承受外荷后的稳定性,填方或挖方边坡在外力和土体自重作用下的稳定性,以及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土体之间的抗滑能力问题,本文结合实验谈谈对此的认识。
关键词: 抗剪强度 剪切试验 指标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